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农村土灶的锅底灰,俗称百草霜原图链接

百草霜,中药材名。本品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突或烟囱内的烟灰。将灶突或烟囱内的黑灰,轻轻刮下,用细筛筛去杂质。功能主治为: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百草霜

别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尘(《外台秘要方》),灶额上墨(《本草图经》),灶烟煤、灶煤(《中国医学大辞典》)。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2]

药理介绍

中文名:百草霜

拼音名:Bǎi Cǎo Shuānɡ

英文名:Plant Soot, Soot from the bottom of a boiler

别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尘、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灶额上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锅底灰、灶烟煤、灶煤、锅烟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uligo Plantae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百草霜原图链接

来源

药材基源: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

采收和储藏

烧柴草的锅底或烟囱内刮取,用细筛筛去杂质,置瓶中用。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粉末状,或粘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体轻,质细似霜,入水则漂浮而分散。触之沾手,无油腻感。气微,味淡微辛。以色黑、体轻、质细、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主含碳粒。

性味

苦;辛;性温

归经

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

止血;消积;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阴虚内热者慎服。

复方

各家论述

  • 1.《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 2.《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 3.《玉楸药解》:敛营止血,请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
  • 4.《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
  • 5.《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 6.《本草经疏》:百草霜乃烟气结成,其味辛,气温无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积滞及下食也。凡血见灰则止,此药性能止血,复能散瘀滞,故主上下诸血及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虽能止血,无益肠胃,救标则可,治本则非;故不宜多服。
  • 7.《本草汇言》: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苏颂主化小儿食积症块,妇人气痞血瘕,取此得火气之轻扬,而散阴凝陈聚之物也。濒湖治黄疸疟胀,咽喉肿闭,口舌生疮,取此得火气之轻升,而发越湿热痰气搏结之疾也。杂病方用治吐、衄、崩血不止者,谓其轻浮火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血见黑即止,亦从治热胜动血而安营血之暴走也。[3]

摘录

 
百草霜 灶心土 原圖鍵結

中华本草

本草綱目 電子書 本草綱目         生藥處方集查詢 高雄醫學大學中醫部 生藥處方集

黃帝內經 電子書 黃帝內經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為精進中藥品質,於105年度發布「中藥材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限量基準」「中藥材含重金屬限量基準」,公告修正「應施輸入查驗中藥材之相關查驗規定」,增加中藥材邊境查驗。亦辦理多項教育訓練,以及農藥殘留、重金屬黃麴毒素HPLC微生物等檢驗初階及進階課程,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1]]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許可證查詢 [4] 連結網址

中草藥異常物質 檢測服務 [5] 連結網址

參考文獻

  1. 百草霜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百草霜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3. 百草霜中医世家
  4.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許可證查詢
  5.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檢測服務

相關視頻


百草膏
百草霜视频

百草霜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