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農村土灶的鍋底灰,俗稱百草霜原圖鏈接

百草霜,中藥材名。本品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灶突或煙囪內的煙灰。將灶突或煙囪內的黑灰,輕輕刮下,用細篩篩去雜質。功能主治為:止血,消積。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瀉痢,食積,咽喉口舌諸瘡。[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百草霜

別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塵(《外台秘要方》),灶額上墨(《本草圖經》),灶煙煤、灶煤(《中國醫學大辭典》)。

主治:止血,消積。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瀉痢,食積,咽喉口舌諸瘡。[2]

藥理介紹

中文名:百草霜

拼音名:Bǎi Cǎo Shuānɡ

英文名:Plant Soot, Soot from the bottom of a boiler

別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塵、釜臍墨、釜月中墨、鐺墨、灶額上墨、釜底墨、鍋底黑、鐺底煤、灶額墨、釜煤、釜炲、鍋底灰、灶煙煤、灶煤、鍋煙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uligo Plantae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百草霜原圖鏈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稻草、麥秸、雜草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囪內的黑色煙灰。

採收和儲藏

燒柴草的鍋底或煙囪內刮取,用細篩篩去雜質,置瓶中用。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為粉末狀,或粘結成小顆粒狀,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體輕,質細似霜,入水則漂浮而分散。觸之沾手,無油膩感。氣微,味淡微辛。以色黑、體輕、質細、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主含碳粒。

性味

苦;辛;性溫

歸經

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

止血;消積;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帶下;食積;痢疾;黃疸;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臁瘡;白禿頭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陰虛內熱者慎服。

複方

各家論述

  • 1.《本草圖經》: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藥中多用之。
  • 2.《綱目》: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瘧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諸瘡。
  • 3.《玉楸藥解》:斂營止血,請熱消瘀。專止失血,吐衄便血,產漏諸血。
  • 4.《醫林纂要》:瀉心降火,去妄熱,止妄血,下氣消積行痰。
  • 5.《現代實用中藥》:塗白癬及頭部濕疹。
  • 6.《本草經疏》:百草霜乃煙氣結成,其味辛,氣溫無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積滯及下食也。凡血見灰則止,此藥性能止血,復能散瘀滯,故主上下諸血及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雖能止血,無益腸胃,救標則可,治本則非;故不宜多服。
  • 7.《本草匯言》:百草霜,解三焦結熱,化藏府瘀血之藥也。蘇頌主化小兒食積症塊,婦人氣痞血瘕,取此得火氣之輕揚,而散陰凝陳聚之物也。瀕湖治黃疸瘧脹,咽喉腫閉,口舌生瘡,取此得火氣之輕升,而發越濕熱痰氣搏結之疾也。雜病方用治吐、衄、崩血不止者,謂其輕浮火化之質,且色之黑也,血見黑即止,亦從治熱勝動血而安營血之暴走也。[3]

摘錄

 
百草霜 灶心土 原圖鍵結

中華本草

本草綱目 電子書 本草綱目         生藥處方集查詢 高雄醫學大學中醫部 生藥處方集

黃帝內經 電子書 黃帝內經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為精進中藥品質,於105年度發布「中藥材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限量基準」「中藥材含重金屬限量基準」,公告修正「應施輸入查驗中藥材之相關查驗規定」,增加中藥材邊境查驗。亦辦理多項教育訓練,以及農藥殘留、重金屬黃麴毒素HPLC微生物等檢驗初階及進階課程,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1]]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許可證查詢 [4] 連結網址

中草藥異常物質 檢測服務 [5] 連結網址

參考文獻

  1. 百草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百草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百草霜中醫世家
  4.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許可證查詢
  5.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檢測服務

相關視頻


百草膏
百草霜視頻

百草霜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