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皂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皂市镇

中文名 : 皂市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湖北天门

皂市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北部,与应城、京山、汉川三市交界,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区位优势独特。全镇国土面积144.3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6.8万亩,人口49775人(2017年),辖3个社区、40个行政村、龙尾山工业园。汉宜公路、分当、皂毛3条省道穿境而过,长荆铁路在镇西建有客货两站(货运三等,客运四等),武荆高速公路直插东西并在此设有互通,皂市河与汉水相通,水陆交通便捷,是武汉"1+8"城市圈内重点镇和省重点建设示范区,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改革乡镇" 。

2019年10月,皂市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历史沿革

皂市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为风国地。《大明一统志》载:"皂市五华山上有伏羲庙,相传伏羲之后封于此,有古风国故城"。南北朝时期,皂市为角陵县治,属温州(今京山)。明洪武9年,降沔阳府为沔阳州,皂市置哨所,称皂角铺、皂角市、皂角镇。清朝亦称皂角市铺,简称皂市,属官二里十团。迄今五华山上有风城遗址,有始建于南朝的白龙寺,有明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的故居隐秀轩,苏家山上有钟惺墓。镇南有奴隶社会的城堡--笑城遗址,镇北有赵家岭古墓、龙王岭古墓群 。

皂市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皂市在历史上曾历经过重大的军事战役和革命斗争。东汉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的义军曾在此活动;明末李自成七克皂市;1853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在此大败清兵;1890年皂市人民火烧"洋堂";1925年,以王慎武为首的建立了我党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30年冬,贺龙段德昌将军率部攻克皂市,取得了文墩大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7年12月,党派陶铸同志在皂市创建了"书报合作社",开办干部培训班;1938年,鄂中特委在皂市建立,担负着指导鄂中各县的抗日重任。

皂市英才辈出。明代中叶,誉满文坛的"竟陵学派"的创始人--钟惺,独树一帜的文风,为祖国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清朝,建威将军杨正声,在康熙年间,挂帅远征,平定台湾,立过战功。在近代历史上,皂市有不少优秀儿女为革命流血牺牲。当代今日,有电影剧作家、作家陈立德,男高音歌唱家、教授金钟鸣,青年女作家、诗人胡鸿,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文件处高级官员王光明,留学美国的核物理学家杨德礼,微生物学教授孔令雄,上海美术学会画家、书法家赵谦森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

基础设施

皂市的基础设施完善。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现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日产4万吨自来水厂3座,无线发射台3座,宽带网建设齐全,程控电话容量8万门,高级中学一所。镇内工业区、商贸区、居民小区、旅游小区等布局合理,城区公路宽敞明净,绿化带环绕其中。

经济发展

皂市的工业基础雄厚。皂市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实力雄厚。现有国家大型企业中石化集团第三机械厂、市属企业沙隆达、五华建材公司、天门阳光集团和乡镇企业40多家,涉及机械、电子、服装、化工、建材等多种行业,造纸、塑料、制革、粮食加工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百草枯"除草剂、"五华"水泥、"陆羽"矿泉水、"风城"皮鞋等一批国家部优省优产品,产品远销海内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