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皂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皂市鎮

中文名 : 皂市鎮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湖北天門

皂市鎮位於湖北省天門市東北部,與應城、京山、漢川三市交界,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區位優勢獨特。全鎮國土面積144.3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6.8萬畝,人口49775人(2017年),轄3個社區、40個行政村、龍尾山工業園。漢宜公路、分當、皂毛3條省道穿境而過,長荊鐵路在鎮西建有客貨兩站(貨運三等,客運四等),武荊高速公路直插東西並在此設有互通,皂市河與漢水相通,水陸交通便捷,是武漢"1+8"城市圈內重點鎮和省重點建設示範區,並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改革鄉鎮" 。

2019年10月,皂市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

歷史沿革

皂市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古為風國地。《大明一統志》載:"皂市五華山上有伏羲廟,相傳伏羲之後封於此,有古風國故城"。南北朝時期,皂市為角陵縣治,屬溫州(今京山)。明洪武9年,降沔陽府為沔陽州,皂市置哨所,稱皂角鋪、皂角市、皂角鎮。清朝亦稱皂角市鋪,簡稱皂市,屬官二里十團。迄今五華山上有風城遺址,有始建於南朝的白龍寺,有明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的故居隱秀軒,蘇家山上有鍾惺墓。鎮南有奴隸社會的城堡--笑城遺址,鎮北有趙家嶺古墓、龍王嶺古墓群 。

皂市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皂市在歷史上曾歷經過重大的軍事戰役和革命鬥爭。東漢末年王匡、王鳳領導的義軍曾在此活動;明末李自成七克皂市;1853年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在此大敗清兵;1890年皂市人民火燒"洋堂";1925年,以王慎武為首的建立了我黨第一個地下黨支部;1930年冬,賀龍段德昌將軍率部攻克皂市,取得了文墩大捷,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7年12月,黨派陶鑄同志在皂市創建了"書報合作社",開辦幹部培訓班;1938年,鄂中特委在皂市建立,擔負着指導鄂中各縣的抗日重任。

皂市英才輩出。明代中葉,譽滿文壇的"竟陵學派"的創始人--鍾惺,獨樹一幟的文風,為祖國文學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璨的明珠。清朝,建威將軍楊正聲,在康熙年間,掛帥遠征,平定台灣,立過戰功。在近代歷史上,皂市有不少優秀兒女為革命流血犧牲。當代今日,有電影劇作家、作家陳立德,男高音歌唱家、教授金鐘鳴,青年女作家、詩人胡鴻,聯合國糧農組織會議文件處高級官員王光明,留學美國的核物理學家楊德禮,微生物學教授孔令雄,上海美術學會畫家、書法家趙謙森等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

基礎設施

皂市的基礎設施完善。鎮內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良,現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110千伏變電站一座。日產4萬噸自來水廠3座,無線發射台3座,寬帶網建設齊全,程控電話容量8萬門,高級中學一所。鎮內工業區、商貿區、居民小區、旅遊小區等布局合理,城區公路寬敞明淨,綠化帶環繞其中。

經濟發展

皂市的工業基礎雄厚。皂市工業布局合理,工業實力雄厚。現有國家大型企業中石化集團第三機械廠、市屬企業沙隆達、五華建材公司、天門陽光集團和鄉鎮企業40多家,涉及機械、電子、服裝、化工、建材等多種行業,造紙、塑料、製革、糧食加工形成了一定規模,擁有"百草枯"除草劑、"五華"水泥、"陸羽"礦泉水、"風城"皮鞋等一批國家部優省優產品,產品遠銷海內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