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皖西大裂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皖西大裂谷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境内,距六安市40公里,距省城合肥约100公里,县道六毛路穿境而过。地处大别山的北麓,是山前盆地裂谷。[1]

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水量1280毫米,无霜期218天。

地形地貌

园区地处大别山东北麓,属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前盆地之裂谷。园区内最高峰金竹岩海拔266.4米。

自然资源

园区及其周边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杜仲、厚朴,省级保护植物有青冈栎、榧子等。名贵中药材有灵芝、黄精、玉竹、百合、何首乌、刺五加等。珍禽异兽种类达数十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白冠长尾雉、穿山甲、灰喜鹊、狐狸、野猪、画眉等。

景区介绍

皖西大裂谷, 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地处大别山脉(北麓),是山前盆地地貌。景区内景点众多,著名的险处三道闸,远胜中国五大雄关,必须循着人工开凿,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能容千军万马的避王岩,其中最大的名为“石窟王宫”,为张献忠的避难之所,岩面上还遗留着几百年前屯兵抗敌的凿痕;当年有“八大王”之称的张献忠下令开凿的大王井,据说是起义军埋藏黄金宝藏的藏宝阁仍静静地留在那里;而雄起岩,更是当年点将誓师的地方,并凿石立旗,印记仍清晰可辨。

景区内岩石像是一座大山被神斧劈开,两厢峭壁撑天对峙,中间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蜿蜒石阶,峭壁下有天然的石崖回廊,隔涧相对,洞内两旁野花葱郁,香草点缀其中,青苔染壁、大藤悬挂、清溪跌宕,时有几时鸟啼,形成清幽、恬淡、深邃的氛围,令人置身其境、神思遐想久久不愿离去。

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最重要一次战役曾在此发生,现仍保存许多革命遗迹,供来往游客参观,这里是大别山红色旅游不可或缺的景点之一。

谷内景点

砾岩

砾岩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和胶结物组成。岩石中2毫米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碎屑为球形或似球形,成分一般为坚硬而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或矿物。把这些球形碎屑连接在一起的物质称胶结物。胶结物成分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此处砾石直径较大,磨圆度较好,岩性为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等,胶结物为较小的碎屑物。属冲积扇相沉积。

地缝

线状侵蚀:又称沟蚀.地坡上的土岩层受线状流水侵蚀或地面成股径流冲刷形成的各种大小不同侵蚀沟的过程.此处地缝为流水线状侵蚀形成的侵蚀沟,呈"V"字形,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岩性为砾岩.

三道闸

一闸险一闸,闸闸景不同。水井入谷口处,为“一道闸”。南北山崖壁立,谷底难容一足,眼前是一层楼高的“天梯”通道。出了“一道闸”,抬头仰望南面半山崖有一处月牙形的庞然大洞;拾级而上,一个能容千人的石洞,常年干爽明亮、冬暖夏凉,这里被人们称为“石窟王宫”。

进入“二道闸”,它比起“一道闸”更加窄长、更加险峻。刚才是阳光明媚,转眼间便是天昏地暗。抬头便可望见两崖撑天,便是著名的“一线天”景观。天设地造,极其美妙。在闸内可以看见南面悬崖上飞溅出一道高约50米、宽5米的“水帘”,似乎向攀岩者弹奏出欢快的迎宾曲。

“三道闸”上下约有三层楼高,人们无处落脚,比黄山的“鲫鱼背”更险一筹。身后是万丈深渊,脚下峭壁阴森,穿过小水潭,隐约能看到悬崖峭壁之间有一条缝隙,其名“地缝”,循着人工开凿的石凹,手脚并用往上攀爬,进入谷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攀上谷口时,不妨回头细看两石壁上闸痕清晰可辨,谷内就是古时的避王岩。 好汉亭 中国境内能见证“好汉”的地方并不多。成功穿越大裂谷,每一个人心中都油然升起一股战胜自然、挑战自我的豪气! 大王井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当时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被明军左良玉部追击到此,避难岩内,因士兵众多,饮水困难,便命令军士挖井取水,因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后百姓习惯称此为“大王井”。

藏宝阁

岩性灰黄色厚层砾岩中夹透镜状砂砾岩、含砾砂岩及细粒长石岩屑砂岩,经流水侵蚀使固结较差的夹层随流水搬运形成的洞室。此洞室在悬崖峭壁上同,呈透镜状,高度约10米。相传,张献忠曾将军事机密和黄金宝藏于此处,故称“藏宝阁”。

一线天

这里只有到中午时分,谷底才能见到一缕阳光,故称为“一线天”。

窥天崖

崖壁上方有一条五米宽的地方经年水滴不断,这是瀑布留下的痕迹,每当雨后,50米的瀑布从天而降,人们只能由瀑底通过,那种气势会深深震撼您的心灵,攀上崖顶,抬头上看,只能看到很少的一点天空,所以此处得名“窥天崖”。

雄起岩

又称“点将台”,这里是张献忠在此动员所部,重整旗鼓、冲出重围、点将动员之处,也是他与见死不救的李自成决裂起誓之处,据说张献忠离开此地后,壮大队伍,攻六安破凤阳转战鄂豫皖川陕各省,所向披靡,起义军发展到六十多万人,在成都宣布建立大西国,登基称帝。

历史典故

大裂谷风景区原名叫“避王岩”,相传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为躲避清军围堵,发现了这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于是率领残部,藏兵于此。据《六安州志》载:明代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攻克六安时屯兵于此,利用谷口设立瞭望哨和点将台,并凿石立旗,留下清晰可辨的印记。

关于“避王岩”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据《六安州志》载,明末清初,相传有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在些避难,故得名为“避王岩”;其二,传说张献忠杀人如麻,老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逃到岩内躲避他,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避王岩”。

人文景观

大裂谷原名“避王岩”,民间俗称“三道闸”。据《六安州志》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自号八大王)曾在此屯兵,利用谷口设立暸望哨和点将台,并凿石立旗,到今仍留下些许清晰可辨的印记。园内周边人文景观资源亦很丰富。毛坦厂镇明清古民居群落、刘邓大军三纵指挥冲旧址;张店镇“张家店战斗胜利暨革命烈士纪念碑”;嵩寮岩朱蕴山先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要职)的旧居;大华山佛教文化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