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约在春日的暖阳里(方大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相约在春日的暖阳里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相约在春日的暖阳里》中国当代作家方大歌的散文。

作品欣赏

相约在春日的暖阳里

春日的暖阳一层层剥开了尘封在冬日里的风景。放眼望去,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春日的风,春日的暖阳,春日的心情舒畅,春日的含情脉脉,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等待一个季节的降临。春天,总觉得应该铺一张雪白的纸,用一支充满情愫的笔,描摹一整个春天的风景。春来了,涓涓而流的溪水带走了冬季的封尘,带走了寒冷蚀骨,带走了一切的沧桑与厚重。

喜欢春天,更喜欢春日里的那一抹暖阳,也许是一整个冬季都不曾拥有过的急切,也许是期待这一抹暖阳带来的春暖花开。岁月终归是柔情蜜意的,不信你看,它也喜欢把那些厚重的心事抛于三月的暖阳里,让抽新发芽的小树捎来它无法言语的表达。这样的温情脉脉里,适合一支笔,一支带着情感色彩的彩笔,将一缕柔情的风,化作笔端轻柔的触摸,把生活里絮絮叨叨的怨语,化作枝头轻声细语的莺啼。

有人说,春天是一个发情的季节,适合恋爱。所有陈蒙在心底的情愫,在春日的暖阳里天崩地裂,一发不可收拾。那些懵懵懂懂的情愫,像是春日暖阳的覆盖,在身体的每个角落蔓延而来,无法抗拒,无法逃避。那么,在这个多情的季节,找一个人,恋爱吧。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第一次接吻。那么顺其自然,只因是在这个春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多么惬意的风景,多么温暖的风景,有翠绿的竹刚刚抽芽,俏皮的桃花羞红了脸,在春风里潇潇洒洒,散发着春天沁人心脾的气息,一淙潺潺而流的溪水,从家门口流过,清澈舒缓,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合着鸭的鸣叫,奏出一首春日里的情歌,暖暖的,很贴心。一位女子,衣袂飘飘,迎着这一抹暖阳,走在春日的苍穹里,不急不慢,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宛如品着一杯淡淡的茶,馨香,入心。这样的舒适淡然里,与你,牵手走过每个日暮晨曦,看花开半夏,阳春三月,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陌上花开,春来情来。和煦的阳光是这个季节上苍赐予我们最美的礼物,那些正在萌发的万物,春意盎然,不经意间挑拨心弦,让我用手中的笔来描摹一整个春天。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是个极其怕冷的人,却依然喜欢冬日里最美的精灵。看她用洁白的身体覆盖尘世的美,放眼望去,像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这样的空旷无垠,又何尝不是一种极简的美。

春风暖暖的吹来,漫过窗棂,轻轻柔柔,洗涤了整个冬季的慵懒散漫。抚窗而立,静静地感受春天的美,迎面而来的微风,氤氲着些许柔情蜜意,这样的画面,是心灵深处最自然的坦然。心头的那些小秘密,也被这轻柔的风吹散了去,像一首情诗,被一位多情的人儿轻声吟唱,吟花前月下,举杯邀月。

春光乍泄,拥一树桃花,嗅一树馨香,一昧香入鼻,一抹暖入心。花开满枝丫,牵手花树下,漫步在花香鸟语里,含情脉脉,你抬头不言,满眼的温情,我笑而不语,心暖似阳。嗅着青草吐露新绿的芳香,踏着泥土新翻的柔软,一路牵手,倾吐心事,一言一语,都是春日里最明媚的暖阳,暖你的心,我的心。

将你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最是那花树间的回眸一笑,惹得百花争春早。我连同自己手中的笔,将那一抹笑落于纸上,墨染尘埃,氤氲散开,仿佛微微上翘的嘴角,舒展而开。暖暖春日,蓦然回首,往事淡如云烟,昨日已是花落满地的薄凉,如梦般无从实现。多少人在梦里来了又去,多少人在身边,匆匆而过,一些人,一些事,流入岁月的浪口,每一次想起,都是岁月的痕迹。

闲来,与喜欢的人出去散散步,满足心底的那一份冲动,将思绪安放于暖阳下,光彩夺目。一支属于岁月的笔,将那些或重或轻的故事,书写于流年的纸上,那里有与你不期而遇的邂逅,有相逢恨晚的急切,有生死别离的无可奈何。故事总是太轻,感情却又太重,原本安排的在见,一转眼,便成了无法实现的再见。

这样一个季节,像一本厚厚的书,才翻到第一章,便已爱不释手,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越想尽快翻完,越怕尽早翻完。

走出去吧,去散步,去感受,去欣赏,一切的一切,与自己喜欢的人。大自然的美也许不在落尽眼眸里,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感触。

这样风轻云淡的日子,没有浓烈的表达,有的是真真实实的感觉,有你相伴,共沐春日里的阳光浴,有你相伴,共感生命复苏的气息。捡拾岁月遗留的碎片,片片深情。我们花一般的心事,落尽眸里,落在心上,落入字里行间,款款柔情,点点心雨。

我满满的心事,在阳光下通透明媚,你路过心上,于是,便有了你的一方沃土。寻你,找你,遇见你,你给我微笑,在风里飞扬,是不老的神话,定格永恒,转身回眸,还是那一抹甜甜的笑。春日,与你相遇,携手踏遍,桃红柳绿,花开花落

春风吹来,桃花开了,漫步云端,诗意然然。相逢吧,遇见吧,拥抱吧,在这个春日灼灼的暖阳里。

[1]

作者简介

方大歌,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