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音(杨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知音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知音》中国当代作家杨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知音

俞伯牙,秋战国时,楚国人。

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顺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至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公事已华,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

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內。

“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喇” 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

“这住船所在是什么去处?”

“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船头答道。

“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哪得有听琴之人?”伯牙想道。

“与我上崖搜捡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伯牙急叫左右。

左右领命,正欲搭跳上崖寻人。

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伯牙大笑道。

左右的,叫他去罢。”伯牙道。

“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那崖上人高声说道。

“大人若斯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伯牙道。

“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叫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先生果非俗士。”伯牙闻言大喜道。

“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吗?”伯牙道。

“不敢。”樵夫答言。

“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它有甚好处?”伯牙道。

“此琴乃伏羲氏所琢。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樵夫道。

“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樵夫道。

“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伯牙道。

“先生高名雅姓?”

“小子姓钟,字子期。”

“是钟子期先生。”伯牙道。

“大人高姓,荣任所在?”子期转问。

“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伯牙道。

“原来是伯牙大人。”子期道。

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二人入席饮酒。

“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伯牙开言又问。

“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子期道。

“好个集贤村!”伯牙点头道。

“道艺何为?”

“也就是打柴为生。”子期道。

“子期先生,下官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伯牙微笑道。

“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子期道。

“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伯牙道。

“青春多少?”伯牙又问子期。

“虚度二十有七。”子期道。

“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伯牙道。

“相知滿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就船舱中伯牙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1]

作者简介

杨开,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鬱州》文学杂志社责任编辑。小小说作品发表散见于《中国作家网》《广西工人报》《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刊物、微刊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