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音(楊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知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知音》中國當代作家楊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知音

俞伯牙,秋戰國時,楚國人。

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於晉國,仕至大夫之位,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順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

當時從陸路至於郢都,朝見了楚王,至了晉主之命。楚王設宴款待,十分相敬。公事已華,拜辭楚王。楚王贈以黃金彩緞、高車駟馬。伯牙離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國江山之勝,欲得恣情觀覽,要打從水路大寬轉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馬之疾,不勝車馬馳驟,乞假臣舟楫,以便醫藥。」

楚王准奏,命水師撥大船二隻,一正一副。

伯牙是個風流才子,那江山之勝,正投其懷。張一片風帆,凌千層碧浪,看不盡遙山疊翠,遠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漢陽江口,時當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風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進,泊于山崖之下。

伯牙在船艙中,獨坐無聊,命童子焚香爐內。

「待我撫琴一操,以遣情懷。」伯牙開囊取琴,調弦轉軫,彈出一曲。曲猶未終,指下「刮喇」 的一聲響,琴弦斷了一根。伯牙大驚,叫童子去問船頭。

「這住船所在是什麼去處?」

「偶因風雨,停泊于山腳之下,雖然有些草樹,並無人家。」船頭答道。

「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莊,或有聰明好學之人,盜聽吾琴,所以琴聲忽變,有弦斷之異。這荒山下,哪得有聽琴之人?」伯牙想道。

「與我上崖搜撿一番。不在柳陰深處,定在蘆葦叢中。」伯牙急叫左右。

左右領命,正欲搭跳上崖尋人。

忽聽岸上有人答應道:「舟中大人不必見疑。小子並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歸晚,值驟雨狂風,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岩畔。聞君雅操,少住聽琴。」

「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伯牙大笑道。

左右的,叫他去罷。」伯牙道。

「大人出言謬矣!豈不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那崖上人高聲說道。

「大人若斯負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荒崖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崖上那位君子既是聽琴,站立多時,可知道我適才所彈何曲。」伯牙道。

「小子若不知,卻也不來聽琴了。方才大人所彈,乃孔仲尼嘆顏回譜入琴聲。其詞雲'可惜顏回命早亡,叫人思想鬢如霜。只因陋巷簞瓢樂,』―到這一句,就絕了琴弦,不曾撫出第四句來。小子也還記得―'留得賢名萬古揚。』

「先生果非俗士。」伯牙聞言大喜道。

「請那位先生登舟細講。」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個樵夫。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擔,腰插板斧,腳踏芒鞋。

「適才崖上聽琴的,就是你嗎?」伯牙道。

「不敢。」樵夫答言。

「我且問你,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此琴何人所造?撫它有甚好處?」伯牙道。

「此琴乃伏羲氏所琢。伏羲以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取起陰乾,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斫成樂器。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樵夫道。

「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乃雅樂之好處也。」樵夫道。

「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豈不誤了天下賢士?」伯牙道。

「先生高名雅姓?」

「小子姓鍾,字子期。」

「是鍾子期先生。」伯牙道。

「大人高姓,榮任所在?」子期轉問。

「下官俞瑞,仕於晉朝,因修聘上國而來。」伯牙道。

「原來是伯牙大人。」子期道。

伯牙推子期坐於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點茶。茶罷,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二人入席飲酒。

「先生聲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處?」伯牙開言又問。

「離此不遠,地名馬安山集賢村便是荒居。」子期道。

「好個集賢村!」伯牙點頭道。

「道藝何為?」

「也就是打柴為生。」子期道。

「子期先生,下官不該僭言,似先生這等抱負,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廟,垂名於竹帛,卻乃齎志林泉,混跡樵牧,與草木同朽,竊為先生不取也。」伯牙微笑道。

「實不相瞞,舍間上有年邁二親,下無手足相輔。采樵度日,以盡父母之餘年。雖位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養也。」子期道。

「如此大孝,一發難得。」伯牙道。

「青春多少?」伯牙又問子期。

「虛度二十有七。」子期道。

「下官年長一旬。子期若不見棄,結為兄弟相稱,不負知音契友。」伯牙道。

「相知滿天下,知心能幾人?下官碌碌風塵,得與高賢結契,實乃生平之萬幸。」就船艙中伯牙與子期頂禮八拜。伯牙年長為兄,子期為弟。今後兄弟相稱,生死不負。正是:

合意客來心不厭,知音人聽話偏長……[1]

作者簡介

楊開,廣西作家協會會員,《鬱州》文學雜誌社責任編輯。小小說作品發表散見於《中國作家網》《廣西工人報》《中國詩歌文學精品》《作家》刊物、微刊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