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公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公山(Shigong Hill)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中的岛屿,属于苏州的吴中区。因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1]

生态环境

石公山位于西山岛的东南端,三面环水,一面背倚丛岭,满山翠柏浓郁,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因昔日在山下傍水处有两块奇石,形如一对老翁和老妪,称为石公、石婆,故而名为石公山。论山高,石公山微不足道,只有49.8米,仅算是一座矮山;论山势,石公山也不足挂齿,谈不上险峻雄伟,然而它却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景致,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的游客。

石公山在历史上即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自春秋以来,游人云集,名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唐代的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宋代的李弥大范成大,明代的高启王鳌、唐寅,清代的俞樾,近代的李根源,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人,均曾来此访古寻幽,饱览湖光山色,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崖石刻,为石公山增色添辉。明朝万历进士袁宏道云:“西洞庭之山,高为缥缈,怪为石公,丹梯翠屏,此石之胜地。”清朝文人沈盼曰:“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胜数十,石公最著。”在山门入口处,有一块条匾,上书“石公胜迹”四字,由原中共华东局书记宋日昌先生手书,这是对我们石公美景的真实写照和形象概括。

自然资源

石公山(Shigong Hill)是太湖中的岛屿,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因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

石公山不高,以石为奇;石公山少土,柏树居多;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山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轩树桥廊,疏密有致,有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明月坡等景观,湖光山色举目入画。

石公山的西南湖面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石公山位于西山东南端,是一个三面临水的半岛,有映月廊、归云洞等诸多遗迹可赏。从石公山的西南湖面远望,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当年著名的海澄法师曾在此居住长达10年 是大型古代奇幻电视剧《水月洞天》的取景地之一,剧中童博和在此游说尹天雪帮他一起对付尹仲。

气候条件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周边景点

英雄冢

在吴县市善人桥马岗山麓。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国民政府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战争中部分阵亡将士的陵墓。墓前有碑,碑上镶有“气壮山河”四字,碑上镶有战斗经过及战死者78人姓氏的碑文。现墓碑俱在。此处为爱国主义教育景点,使后人不忘历史,不忘国耻。

司徒庙

司徒庙(Prime Minister Temple),坐落于吴县市光福镇邓尉山麓,相传东汉司徒邓禹隐居在此,故名。廊内四株古柏传为司徒邓禹手植,距今已有1900余年,清乾隆南巡命名“清奇、古、怪”,清者,碧郁苍翠,挺拔清秀;奇者,主干折裂,一空其腹;古者,纹理纤绕,古朴苍劲;怪者,卧地三曲,状如蚊龙。碑廊内《楞严经石刻》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名人王时敏、侯峒曾、张炳樊所书,吴门章撤德斋镌刻,是研究佛经和书法、金石艺术的珍品,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县伍子胥墓

在吴县市胥口镇百伍相国词内。伍于胥(?一前484),名员,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至吴国,助吴王阎间筑城练兵,发愤图强,任相国。夫差时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不谐,吴王赐剑自杀。

旅游信息

交通

可乘69路、694路、698路公交到石公山首末站下车即

40元起(省10元); 特殊人群:A儿童票:身高1.2米—1.5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 B60-70岁之间凭相关证件购半票,70岁以上以及现役军官凭相关证件免票,残疾人凭残疾证免票。

开放时间

8:00—16:30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