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油名词审定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石油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9年7月正式成立,侯祥麟院士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从1989年至1993年期间,完成了第一批7875条名词的审定工作,1994年由全国名词委正式公布。目前,石油[1]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筹备第二版名词的审定工作。

历届成员组成

第一届

顾 问:朱亚杰 李德生 童宪章

主 任:侯祥麟

副主任:李虞庚 闵恩泽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邦烈 王治同 尤德华 牛毓荃 田在艺 朱惟雄 刘端 刘同刚 江士昂 孙济元 严大凡 李克向 迟瑛琳 张琪 张厚福 罗平亚 罗塘湖 金志俊 金燕凯 孟尔盛 赵声振 赵国珍 赵福麟 秦同洛 解浚昌 谭廷栋

秘 书:迟瑛琳(兼)

相关资讯

《石油名词》(1995)

本书是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石油名词。包括总类、油气地质勘探、石油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测井、钻井工程等12类,共7875条。

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缘起

科技名词交流是两岸专家共同的呼声。海峡两岸使用着同样的语言,书写着同样的文字。但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离,导致了两岸在科学技术领域对同一事物和概念的命名有着很大差异。例如,大陆所称的“网络”、“信息”、“软件”、“航天飞机”、“等离子体[2]”,在台湾则分别称为“网路”、“资讯”、“软体”、“太空梭”、“电浆”。据统计,两岸不一致的科技名词占到总量的30%以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两岸科技界的诸多学者都呼吁两岸积极开展科技名词交流活动。

1993年,具有历史意义的首轮“汪辜会谈”,顺应两岸民意,将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内容纳入共同协议中。全国名词委率先行动,于1993年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两岸航海专家座谈会,开始了两岸科技名词交流活动的探索和行动。

1994年5月,全国名词委起草了“关于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意见”,并在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卢嘉锡、师昌绪等70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以及访问过台湾的专家学者参会,海协会副秘书长刘刚奇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两岸名词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方法及出版等具体事宜。

1996年6月,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建立了联系,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确定了合作模式,以全国名词委与李国鼎基金会分别组织两岸专家共同开展两岸科技名词交流活动。

1996年6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在黄山召开天文学名词对照研讨会,这是第一次在大陆召开的两岸科技名词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两岸天文学界专家近40名,发表相关论文13篇。会议就华语地区汉语天文学异同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两岸天文学名词的交流与统一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1996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团赴台参加海峡两岸航海科技名词对照座谈会,这是第一次在台湾地区召开的两岸科技名词研讨会。台湾方面的与会人员除航海专家外,还特邀大气科学、地理学、测绘学、船舶工程学、成功大学等有关专家参加了座谈。会议认为,航海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对于实现两岸“三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讨论了有关两岸航海科技名词编订工作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步骤、出版格式等事宜。

自1996年全国名词委召开天文学和航海科技名词对照研讨会以来,两岸学者不断扩大科技名词交流对照活动范围,至今已经扩展到了30多个学科领域,组织过上百次两岸专家共同参与的科技名词研讨会,在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中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一文搞懂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搜狐,2017-04-04
  2. 等离子体有哪些分类?,搜狐,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