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磨磨出的年味(蒋安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磨磨出的年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石磨磨出的年味》中国当代作家蒋安贤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石磨磨出的年味

“腊二十三,打阳尘;腊二十四,送灶神;腊二十五,磨豆腐。”这是儿时家乡的习俗, 家家户户通常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磨豆浆做豆腐。

走进村子里,“嘎吱,嘎吱”的推磨声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了一支委婉动听的歌谣,处处散发着醇香的年味。父母也会年年按着家乡腊月习俗去准备年货。这一天吃过早饭,全家一起开始磨豆腐了。

只见母亲搬了一条高凳子把水桶放在上面,水桶里装满膨鼓水亮的黄豆。准备就绪后,开始动工了,我们口中喊着“一、二、三、四--”,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力气把石磨推得飞快旋转,眼见着磨眼里的豆浆往下淌。可不到一会儿,石磨推推停停,很不和谐,我们气喘吁吁,感觉全身仿佛有千斤重。父亲看我们拉不动磨,默默走上前,接过我们手里的磨杆,告诉我们:“推磨一定要齐心协力,不能一个拉一个推,双脚要一前一后的站着,直到行云流水才行”。父亲说完示范了一遍给我们看,他不紧不慢地推起磨来,呼吸也有规律。妈妈不时的把一瓢经过浸泡的鼓鼓的豆子倒进磨眼里,再添一些水。只见经过磨碎的豆子变成了白色的粉末,乳汁似的豆沫不动声色地从两扇石磨间流淌出来,渐渐流淌到磨盘上,又缓缓地流进水桶里。夕阳照耀下的农家小院,围着磨子的我们,构成了一副优美的乡间劳作图。当我们歇够了,气也喘匀了,就轮流上去帮父亲推磨。我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豆子磨成豆浆了,双手却磨出血泡来了。不过拉磨的过程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更体会到了人生的路很慢漫长,谁能自始自终保持一个劲,不松懈,一直向前走,谁就可能成功。

豆腐好吃,但做豆腐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会做的。豆腐做得好不好,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点”浆。所谓点浆,就是用石膏水点豆腐。水兑多了,豆腐就老了;兑少了,嫩了,就不能成型。要不停地搅动,过几分钟后,豆浆就变成了豆腐脑,再包装挤压成型。

记忆中,母亲是制豆腐的高手。她做出来的豆腐,像西施一样色泽光鲜,人见人爱,白嫩的豆腐口感适中。忙碌一天的父母,开心地喊着我们吃豆腐。我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母亲看我们吃的急,不时叮嘱:“没人跟你抢,锅里还有的是呢,慢点吃。”

往事如风,岁月依旧,年年迎春,天天过年。而今,家里的石磨还完整无缺地立在老屋的后院,没有退出父母的生活舞台。昨日,回了一趟老家,多远就听见石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原来是古稀之年的父母在磨豆腐准备年货。石磨咀嚼的声音,弥散出汗水中盐的淳朴,父母的白发是盐染的。我轻轻触摸着石磨的灵魂,父母磨出的是欢乐,是喜庆、是浓浓的年味、更是儿女的思念。[1]

作者简介

蒋安贤,女,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坝九校教师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