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韵(张福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韵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石韵》中国当代作家张福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石韵

茫茫戈壁的崇山峻岭,以其沉默和坚毅,任由浩浩长风的吹拂,于亿万年中孕育了大漠石坚硬的风骨,独特的风格,多彩的风韵。

石的美蕴藏于它的纹路里,石的韵流淌于它的形色中。

走近石,就走近了中华民族雄伟秀丽的山川风光。走近石,就走近了美。

带着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的痕迹,你在漠野里站成了一个骨骼铮铮的硬汉。你坚硬得不容雕凿,不容改造,你就是你。但你也不乏玉的柔韧和润滑,玛瑙、碧玉是你骄傲而钟情的孩子,它们是石似玉。在那褶皱的纹路里,印证着大自然的历史变迁。透过它,地质学家看到的是苍海桑田的巨变;画家看到的是描绘自然山水至真至美的画技;哲学家看到的是万事万物相互关联不可或缺的联系;而文学家看到的则是亘古恒远的爱情故事。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每一种石,都以无言显示着自己的个性:或坚硬柔和,或清丽婉约,或自然流畅,或浑厚端庄。每一块石,都是它自己,没有重复,无需赘言。

沙漠玫瑰,虽然没有了花的芬芳,但它将爱情凝固成了永不枯萎的花瓣,每一片都有在诉说着有情人曾经的故事。时光已越万载,收取它,依旧要轻拿轻放,它似乎是要告诉赏石的人们:爱情需要小心呵护,无论是石是花,无论千年万年。

菊花石,或许是于天公电闪雷鸣之中,埋藏在大漠深处,亿万年后,被爱菊的陶渊明,于悠然中,种植在南山之下。于是,它便盛开在所有的季节,让爱石爱花的人们,置于窗前案头。

千层石,层层叠叠,像一叠叠坚硬的厚纸。是漠野的风吹去了它的杂质和水份,使得它纯净厉练,触之有声。没有纸的时代,它就是纸,风记述着它的成长,雨记述着它的经历......

木化石,它曾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惊心动魄的一瞬,使它成为走出烈焰的硬石,可它不愿改变自己的意愿,就将自己的年轮刻在石的纹路里,连同那被火烧过的树洞,还有虫蛀过的虫眼。由木到石,是苍海桑田巨变的最好见证。即使是石,它也不失树的风彩,于枝桠间,记载着岁月的痕迹。

玛瑙石,沙漠石中的珍品。黑如炭,白如雪,赤如霞,绿如水;纹如丝如叶,如花如枝;形如人如物。在珠圆玉润的形质里,在七彩纷呈的色泽中,即可欣赏衣袂翩翩的古代士子,也可品读近代的西方哲人。孔子、屈子、李白、杜甫似乎正在那里吟咏诗词;高尔基、柏拉图还在那里沉思不语。相依相叠的玛瑙小珠,如粒粒葡萄,串起的是形态各异的动物百乐图。金狗望月,双狮相依,鰐鱼出水......

风砺练了大漠石的风骨,水成就了黄河石的风韵。大漠石是风的骄子,黄河石是水的杰作。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崖。”黄河水携裹着山石,挟带着泥沙,由昆仑高原一路呼啸而来。在黄河气度非凡的怀抱里,在无数次的冲刷冲撞中,每一块石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砺练,磨砺了坚硬的棱角,成就了黄河石古朴沉郁,浑厚庄重,圆润光滑的风格。

黄河石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显示着自己的美,以简单的点线丝条的纹理展示着独特的韵味。纹是石的筋骨,石的脉络,石的灵魂。

粗犷的筋骨,凝聚着黄土高原豪放壮美的气韵,张扬着九曲黄河奔腾的力度和咆哮的野性。看!那峰峦起伏,那石峰林立,那古树苍郁,那直插云霄的峭壁悬崖,就像是祖国大好河山的浓缩版。

清晰的脉络,承袭了黄河源头丰富的文化底蕴。半坡遗址的古人们一定是以黄河石为老师。不然,那出土的彩陶图纹,怎么会与黄河石的图纹一模一样?

细若游丝的点画,构成黄河石含蓄幽远的朦胧之美。看那数间茅屋于风中漂摇,可曾是杜甫那被秋风掀起的茅屋?看那潺潺流动的溪水小桥,俨然就是江南水乡的气韵风彩;看那水边袅娜的重重人影,又婉若白居易笔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美丽画面。

有欣赏美丽的眼睛,就有美丽的风景。

美在自然,美在石中。[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福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