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碧湘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碧湘门》
原图链接 [陶弼图片 图片来源]

作品名称: 《碧湘门》

创作年代: 北宋

文学体裁: 诗

作 者:陶弼

《碧湘门》宋代诗人陶弼的诗。[1]

陶弼现存的诗里最长的一首“兵器”这首诗颇为宋代所重视,可以表现他的思想。从其它的诗以及宋人笔记、诗话里引的断句看来,他擅长写悲壮的情绪,阔大的景象。

陶弼享誉诗名,明人杨慎称其诗绝似晚唐,其诗多写恬适心境及军旅生涯,原有集18卷,存《邕州小集》《陶阁史诗集》等[2]

诗词正文

译文

城市中树木繁茂,连绵的树叶就像铺漫着的绿色波浪,无数亭楼阁院就座落在这些树木中间。

一行飞鸟在开阔的天空中渐飞渐远,就像消失在草丛中似的;这一带地势本来就低,远远望去,山峦仿佛要被淹没似的。

军队已经把政权安定下来,现在可以去寺庙中和僧人闲聊了,商船从新康运回了酒酿。

听说农业生产都已经逐渐恢复,首领决定今年不会出国征讨敌人。

赏析

这首诗写的诗是诗人在门楼上凭高四望所见的景色,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表现出形象描绘的高超技巧。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如同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染。“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加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天阔鸟行疑没草”句把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明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是在贴地而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决不会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表现得很明显。

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景物,而是有意用小小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来反衬“天阔”,就缺少新颖之处,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读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维《山水论》:“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仿佛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公安县》诗也有一句说:“远水欲沉城。”诗人重复使用这个字,用它来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和王维《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的“浮”字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沉”,指将沉而未沉,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看似寻常却奇崛。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稳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合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显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3]

宋代名臣著作家陶岳是陶侃的后裔,其儿子陶弼,1015年生于湖南永州祁阳欧家村,字商翁,其父陶岳在他六岁时病逝,弼爱文学,喜兵书,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30岁任阳朔主簿,先后任辰州皇城使、邕州知州事、顺州知州事,与士卒同甘苦,深得众心,63岁(1078年)卒于顺州官舍。

陶弼一生要么南征百战,要么倾心执政,有近20年的时间在广西当知州,处处为百姓着想,深受广西百姓爱戴,广西是他的第二故乡。每个人都有思乡情结,陶弼在广西生活多年,心里却一直思念着家乡湖南祁阳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他的出生地祁阳县的欧家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山庄,他的家屋就在欧家村脚下,山势险峻挺拔,红花绿树,飞鸟奔兔,山雾缭绕,峭路登天,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忘返。[4]

视频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