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湘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碧湘門》 |
作品名稱: 《碧湘門》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陶弼 |
陶弼現存的詩里最長的一首「兵器」這首詩頗為宋代所重視,可以表現他的思想。從其它的詩以及宋人筆記、詩話里引的斷句看來,他擅長寫悲壯的情緒,闊大的景象。
陶弼享譽詩名,明人楊慎稱其詩絕似晚唐,其詩多寫恬適心境及軍旅生涯,原有集18卷,存《邕州小集》《陶閣史詩集》等[2]。
詩詞正文
“ | <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台樹影間。
天闊鳥行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 人過鹿死尋僧去,船自新康載酒還。 聞說耕桑漸蘇息,領頭今歲不征蠻。 > |
” |
— <《碧湘門》>,<古詩文網> |
譯文
城市中樹木繁茂,連綿的樹葉就像鋪漫着的綠色波浪,無數亭樓閣院就座落在這些樹木中間。
一行飛鳥在開闊的天空中漸飛漸遠,就像消失在草叢中似的;這一帶地勢本來就低,遠遠望去,山巒仿佛要被淹沒似的。
軍隊已經把政權安定下來,現在可以去寺廟中和僧人閒聊了,商船從新康運回了酒釀。
聽說農業生產都已經逐漸恢復,首領決定今年不會出國征討敵人。
賞析
這首詩寫的詩是詩人在門樓上憑高四望所見的景色,句句寫遠,卻又始終未着「遠」字,表現出形象描繪的高超技巧。
「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台樹影間。」兩句展開一幅長沙城內的夏日風光圖。畫面的中心是樹。登樓一望,遠樹如煙,故稱「煙樹」。萬木蔥蘢,層層疊疊,如同水波浩蕩,所以喻為「綠波」。「漫」本來是一個極為平常的字眼,用在這裡卻很新鮮,使人們清晰地看到,綠樹如海,無所不在,仿佛不僅充滿了整個長沙,並且正在漫溢出去。這就給人一種置身於無邊濃綠之中的感覺。「幾萬樓台樹影間」是進一步點染。「幾萬」,可見數量之多。如此眾多的崇樓高台,卻若隱若現於「樹影」之間。這一襯托,這一裝點,「城中煙樹」的壯美景象就更加鮮明,也更富於立體感。
「天闊鳥行疑沒草」句把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長地表明所寫的是遠望的錯覺。鳥行最初出現在上空時,還需要仰視,而當漸漸地飛向遠處,雖然實際上並未降低高度,但顯得越來越低,仿佛是在貼地而飛,以至於沒入草中。這裡,「鳥行沒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動景,用以襯托「天闊」這一靜景。因為沒有「天闊」,就不見鳥行的遠飛,也就決不會有這般錯覺。此句以「天闊」領起,用意表現得很明顯。
古代詩人在表現空闊遼遠的意境時,常常並不掃盡景物,而是有意用小小點綴加以襯托,如鮑照《蕪城賦》:「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還都道中作》:「絕目盡平原,唯見遠煙浮。」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僅僅配置幾行飛鳥來反襯「天闊」,就缺少新穎之處,而他的匠心正在於寫出了鳥行遠飛、緩緩消失的過程,讓讀者進一步從時間的推移感受到空間的蒼茫無垠。
第四句寫遠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維《山水論》:「遠水無波,高與雲齊。」這一帶地勢本來就「卑」(低),與遠水相形,如同陷進去一般,所以,就連那些山巒也仿佛要被淹沒似的。「沉」是經過錘鍊所得的詩眼。陶弼另一首《公安縣》詩也有一句說:「遠水欲沉城。」詩人重複使用這個字,用它來描寫遠水浩茫的情景,和王維《漢江臨泛》中「郡邑浮前浦」的「浮」字異曲同工,意義相反的字眼同樣真切地寫出了水勢之盛。「欲沉」,指將沉而未沉,既傳達了遠水浩茫給詩人的強烈主觀感受,又恰當地把握住了描寫的分寸。看似尋常卻奇崛。
在句法上,這首詩採用「對結」(後聯對偶)格。這種結尾雖有對仗工穩之美,卻易流於板滯,故較為少見。但作者用得自然貼切:前二句單行,合寫一景;後二句對偶,分寫二景。景物的層次通過句式的變化顯得清晰,內容和形式和諧統一。
作者簡介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於神宗元豐元年[3]。
宋代名臣著作家陶岳是陶侃的後裔,其兒子陶弼,1015年生於湖南永州祁陽歐家村,字商翁,其父陶岳在他六歲時病逝,弼愛文學,喜兵書,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30歲任陽朔主簿,先後任辰州皇城使、邕州知州事、順州知州事,與士卒同甘苦,深得眾心,63歲(1078年)卒於順州官舍。
陶弼一生要麼南征百戰,要麼傾心執政,有近20年的時間在廣西當知州,處處為百姓着想,深受廣西百姓愛戴,廣西是他的第二故鄉。每個人都有思鄉情結,陶弼在廣西生活多年,心裡卻一直思念着家鄉湖南祁陽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他的出生地祁陽縣的歐家村是個山清水秀的山莊,他的家屋就在歐家村腳下,山勢險峻挺拔,紅花綠樹,飛鳥奔兔,山霧繚繞,峭路登天,山清水秀,景色秀麗,真讓人流連忘返。[4]
視頻
..
參考資料
- ↑ 《碧湘門》 古詩文網
- ↑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者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3-30
- ↑ 《陶弼簡介》 古詩文網
- ↑ 【名人與茶】宋代名臣陶弼的那杯「思鄉茶」 悅讀茶書會,發布時間;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