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碳足迹(英语:Carbon Footprint),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二氧化碳即 CO2 的影响为单位),碳足迹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每个人或组织在活动时及活动后所产生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目前气候变迁的原因,出于人类在地球上负面足迹所造成。
概述
碳足迹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在于碳足迹是从消费者端出发,破除所谓‘有烟囱才有污染’的观念。企业及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一般是指制造部分相关的排放,但碳足迹排放尚须包含产品原物料的开采与制造、产品本身的制造与组装,一直到产品使用时产生的排放、产品废弃或回收时所产生的排放量,也就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摇篮到坟墓)的相关投资的碳排放量,产品碳足迹已广泛成为各国政府或企业达成目标的工具,也成为一种新沟通媒介。
计算碳足迹
依照英国调查指出,虽然在 1992 年至 2004 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 5%,但实际上,若将因消费所导致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入计算,则排放量反而是上升了 18%;另有研究指出,中国现在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其排放量,有高达 23%是为制造产品满足先进国家生活所需,所间接导致排放量。[1]
由于国际标准组织(ISO)目前研拟中产品碳足迹计算器(亦即ISO14067),预计在 2011 年后才会完成,故在正式公布前,行政院环保署先行参考美国环保署所研发的碳足迹计算器,建立台湾国民版温室气体计算器,供民众检验自身的交通运输、废弃物、能源使用、祭祀活动、家庭用餐等计算参考。
碳排放定义
碳排放(Carbon Footprint)可被定义为与一项活动(Activity)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所直接与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命周期(life cycle)指从自然资源取得或产生的原物料到最终处置,有关该产品系统中连续与互相连结的期程。生命周期流程图流程中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又称生命周期构成要素(system components)。箭头代表物质/能源流,表示生命周期各阶段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
全民节能减碳运动
台湾行政院环保署为落实2008年6月5日行政院院会所通过之“永续能源政策纲领”,推动全民节能减碳运动,宣导全民朝“一人一天减少一公斤碳足迹”努力,并推动无碳消费习惯,建构低碳及循环型社会,正积极建构我国产品碳足迹标示制度。已于2009年12月15日公布碳标签图示,成为全球第11个推动碳标签之国家。台湾产品碳足迹标签系由绿色心形及绿叶组成脚印,并搭配“CO2”化学符号及爱心中的数字揭露产品“碳足迹”,整体图示意涵用爱大自然的心,减碳爱地球及落实绿色消费,以迈向低碳社会。[2]
碳标签制度
二阶段推动计画
台湾产品碳标签目前规划分二阶段推动: 第一阶段:推动产品碳标签,协助消费者寻找低碳替代品目前为推动初期,因取得碳标签证书之产品少,同类产品碳足迹无法相互比较,本阶段鼓励厂商分析产品碳足迹,并以产品碳足迹揭露为目标。 第二阶段:发展低碳标章,提供消费者选购低碳产品 俟国际间产品碳足迹计算与标准发展出统一规范后,对于低于或承诺减量至特定碳排放量产品纳入政府机关优先采购范围,以收温室气体减量及形成绿色供应链之成效。
面对全球暖化问题,仅就自己国家的碳排放削减,是无法因应当前严峻考验,采用碳足迹的概念,将个人及企业活动一并纳入考量,迎向减碳及低碳新生活,减缓气候变迁尽一分力,如使用省电灯泡替代传统灯泡、多骑单车少开车、别吃肉、选用当地当季食材减少食物里程、外出自带水壸、环保杯、环保筷,地球公民自发性对生存的世界环境多点关心及付出,便能减少对地球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