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庵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祖庵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地处区境西部。东、东南与玉蝉街道相连,南、西南和蒋村街道交界,西、西北与周至县接壤,北、东北与甘河街道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31.5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祖庵街道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祖庵街道户籍人口32827人。2011年,祖庵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0.8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0.083亿元。[1]
中文名: 祖庵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610118009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地理位置: 区境西部
面 积: 31.54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北街村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300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重阳宫 活死人墓
车牌代码: 陕A
人 口: 32827人(2018年)
目录
历史沿革
因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于此结庵修道而得名。据史料记载,祖庵街道是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的地方。座落于甘水中上游,上古时称“甘野”。据文献记载:夏禹死后,其子启继王位。这种废“禅位”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了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同姓邦国有扈氏起兵反对。前2086年,夏王启率领军队西进,越崤山,滨黄河,经桃林,过华山北麓抵达有扈氏国,双方大战于甘。有扈氏败,沦为“牧竖”(即放牧奴隶)。又《尚书甘誓》云:“甘,地名,有扈氏国之南郊也。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周至县志》“甘野图”注:“甘在户县西南。而户即古扈”。《夏书》大战于甘即此,“甘野在县东50里,即古有扈氏国之南郊。夏启立,有扈不服,大战于甘,召六乡、作甘誓。今邑中甘谷水出处,曰甘河,即其地。”甘峪口望仙坪古有夏王庙。古镇商代为郝国。郝国系商之诸候国。据《陕西地理沿革》记载:“商帝乙之弟期封于郝,即今之祖庵街道辖之郝村。”今郝村存有一古石桩,刻有“古郝国”字样。又有庙碑记载:“今之郝村即古号为郝国是也”。晋、唐年间,古镇归户县管辖。宋大观元年(1107年),设置终南县,辖于终南县。宋、金时期,祖庵街道境属宋、金、元反复争夺的地区。其间虽战乱频仍,但因有东西甘河之水利,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形成集市贸易,故改刘蒋村为双溪镇。金正隆年间,咸阳人王重阳来此,筑穴建庵修道,创立全真教。后全真教得到金、元朝庭的认可与支持而大兴。王重阳被尊为祖师,其弟子马丹阳、丘处机于此重建祖师之庵,(亦称“祖庭”、“祖堂”)四方称为祖庵。双溪镇亦因之改称祖庵镇,已有800余年。元至元八年(1271年),撤销终南县建置,划归周至县辖。1949年后,为周至第七区。1958年,划归户县,设祖庵公社,辖6个管理区、75大队。1961年,调整政区,辖24大队。1984年,改设祖庵镇。2021年1月8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同意撤销祖庵镇,设立祖庵街道,以原祖庵镇的行政区域为祖庵街道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辖祖庵1个社区,北街、南街、东街、西街、李朱寨、奉仙堡、东元、西元、南元、北元、大庵、小庵、石佛寺、养老宫、蔡村、庄头、东庄、双南、双北、鲁村、铺尚存、太平庄、梁庄、纸屯、响桥、北市、城道宫、城角村、甘水坊、郝村30个行政村;下设136个村民小组。2015年,祖庵街道辖祖庵社区1个社区和祖庵北街村、祖庵南街村、祖庵东街村、祖庵西街村、李朱寨、黄堡、奉仙堡、元马店(分为东南西北四村)、大庵、小庵、石佛寺、养老宫、菜村、庄头、东庄、双旗村(分为南北两村)、鲁村、铺尚、太平庄、梁庄、纸屯、响桥、北市、城道宫、城角、甘水坊、郝村31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6月,祖庵街道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北街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祖庵街道地处区境西部。东、东南与玉蝉街道相连,南、西南和蒋村街道交界,西、西北与周至县接壤,北、东北与甘河街道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31.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祖庵街道南高北低,土质松散。土地平坦肥沃。
气候特征
祖庵街道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水系水文
祖庵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甘河,从蒋村街道入境流经辖境、北市村、甘水坊等村,入甘河街道境,境内流长7.5千米,流域面积25.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3年,祖庵街道境内农业耕地面积4.32万亩,人均1.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辖区总人口2.93万人。另有流动人口50人。总人口中,男性1.56万人,占53.2%;女性1.37万人,占46.8%;14岁以下6409人,占21.9%;15—64岁1.75万人,占59.7%;65岁以上5391人,占18.4%。2011年,祖庵街道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5.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58人。截至2018年末,祖庵街道户籍人口3282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祖庵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2018年,祖庵街道有工业企业48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2018年,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祖庵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祖庵街道粮食生产3.04万吨,人均1043.6千克。其中小麦1.44万吨,玉米1.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祖庵街道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3.3万吨,主要品种有萝卜、香菇、白菜、菠菜、西红柿、西葫芦等,其中香菇32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祖庵街道生猪饲养量6934头;牛饲养量150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2011年,祖庵街道生产肉类530吨,其中猪肉420吨,牛肉30吨;禽蛋1170吨,鲜奶480吨;畜牧业总产值33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截至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水果种植面积3800亩,产量1.45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猕猴桃、桃、杏等。
第二产业
工业以铸造、电器、机械加工为主。2011年,祖庵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011年,祖庵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万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77份、期刊465册,业务收入322.4万元。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47户,比上年减少5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0%,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6570户,比上年增加8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光缆线路总长8千米,宽带接入用户91户,比上年增加23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30.7万元。
交通运输
祖庵街道境内有县乡(镇)公路总长22.3千米。镇区公路站为祖庵汽车站,日发送53辆客车,日客运量1500人次。客运汽车53辆、1219座位。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道路总长度12.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12500平方米;镇区桥梁3座,总长度45米。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24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6辆,其中汽车16辆,年客运量105.12万人次;出租车30辆。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文化站1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210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7所,在校生1249人,专任教师1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0人,专任教师10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54人,专任教师92人。2011年,祖庵街道教育经费达27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2个、村医疗卫生室31个,卫生院1个;病床25张,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祖庵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出院病人582人次。2011年,祖庵街道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2万人,参合率9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1‰、2‰。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70%的城市社区和3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社会保障
2011年,祖庵街道城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户,人数52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人次;城市生活尤着人员救助5人次,支出3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6户,人数1423人,月支出1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月人均8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人,支出4500元,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长0.87%;农村医疗救助61人次,支出1.2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31人,支出15万元。自然灾害受灾2100人,紧急转移安置2000人,农作物受灾500亩,倒塌房屋92间,直接经济损失77.5万元,救灾支出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社区服务中心1个。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1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率99.97%。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公园1个,公园面积4.89公顷,绿化覆盖率20%。
历史文化
重阳宫
重阳宫,又名大重阳万寿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街道,东北距西安市40千米,东距鄠邑区10千米,地处祖庵街道中心,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修道和遗蜕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重阳宫是为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的开山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虽也号称“祖庭”,其实不过是王重阳弟子所建。王重阳(1112—1170年),名哲,字知明,号重阳。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街道)。元代时,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重阳宫自王重阳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弃南时(今城道官)“活死人墓”迁刘蒋村(今祖庵街道)结茅庵传道始,经大定十一年(1171年)重阳弟子马丹阳、邱处机等祖庵(亦谓之“祖庵”、“祖堂”)弘道,到承安二年,曾为周至县“二衙(因距周至县城较远,此为衙门分衙)(1197年)吕道安、毕知常兴建祖庵,朝庭敕名“灵虚观”,是为全真道最早的一处正规道观。蒙太宗八年(1236年),改灵虚观为重阳万寿宫。从“庵”到“观”到“宫”赢来重阳宫的鼎盛时期。蒙哥汗八年(1251年),重阳宫增修筠溪道院、遇仙宫等建筑。此时的重阳宫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东至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北近渭水,住道士近万名。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 金大定十年庚寅(1170年),王重阳归葬于刘蒋村(即祖庵镇)。马钰在此建一大庭,额书“祖庭”。金承安四年已未(1199年),王玉阳奏立灵虚观。元太宗十年戊戌(1238年)改灵虚观为重阳宫。乃马真后四年乙巳(1245年)赠封重阳万寿宫。明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年)、十六年戊戍(1418年)、十七年已亥(1419年)、十九年辛丑(1421年)、二十二年甲辰(1424年),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五年庚戌(1430年)、九年甲寅(1434年),正统元年丙辰至六年辛酉(1436—1441年),先后多次修葺。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也曾重修。重阳宫原来规模宏大,殿堂建筑共计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有道士近万人。后因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至建国后,仅存老君殿、灵官殿、祖师殿(今七真殿)三座。“文化大革命”中,老君殿也被拆除。宗教政策恢复后,重阳宫征地53亩,陆续修建了山门、围墙、重阳宝殿、重阳祖师纪念塔、金莲池、白云灵祠、墓园及地宫、三祖殿等建筑,院内全面绿化。
祖庵碑林
重阳宫原存碑刻散弃露天,1962年收集迁至原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1973年建房11间,使碑林得到妥善保护。碑林内今保存石碑31通(不含现在院内其他地方碑石),其中《全真教祖碑》、《重阳祖师仙迹记》、《十万重阳万寿宫记》等,均为全真教历史的重要资料。《大元敕藏御服碑》、《孙真人道行碑》为大书法家赵孟𫖯所书,更为名贵。另有蒙汉文碑5通1956年8月,重阳宫祖庵碑林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重阳宫祖庵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文化
甘河桥遇仙悟金正隆四年(1159年),王重阳48岁,传说此年六月十五日,王重阳在终南甘河镇桥头酒肆首遇二仙道,(“八仙”中之钟离权与吕洞宾)与之皆出世语,并授以口诀,飘然而逝。自此,其悟道出家。今甘河乡甘河村“遇仙桥”仍在。南时村修炼得道甘河桥遇仙的第二年,即金大定元年(1161年)王重阳择古镇东北3里之南时村(今祖庵街道辖之成道宫),自凿一墓穴,深丈余,筑冢数尺,内设“王害风灵位”,自曰“活死人墓”。其独居穴中,修炼三年。他离绝尘世,感悟“活中得死”与“死中求活”。这种“活”,不是主要靠五谷等物质生活,而是修真养性,炼丹服药,修炼而成道家的内、外丹。“存神养浩全真性”(王重阳诗句)是全真教丹法的要领。其主要在于炼内功“全真性”来延长寿命,获得特异功能,即成道。他在“活死人墓”中自埋“四假”,苦修苦炼了三年的成道(即所谓神仙)。他又在墓穴四角各植海棠一株,意在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他的这个远大理想,虽然没有自己亲眼看着实现,但经他的高徒马丹阳、丘处机等的努力,使全真教成为中国道教的一个独立派系,吸引了众多的士大夫和民众,在北方风靡近一个世纪;也赢来辉煌的重阳宫。刘蒋村结庵传道王重阳在“活死人墓”修炼成道后,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填了墓坑,迁居刘蒋村(即改名后之祖庵街道),结茅而居。在居刘蒋期间,四处奔走,广交朋友,劝道传教。被周边民众视为高人。时有秦州甘泉今陕西甘泉县)人和玉蟾(名德瑾),京兆终南(今周至终南镇)人李灵阳等幕名于大定三年来刘蒋,与重阳同庵而居,早出晚归,传播教义。后又有乾州礼泉人史处厚,自幼慕道,前来结盟,遂受允纳,训号洞阳子;京兆栎阳(今临潼县)人严处常投刘蒋拜重阳为师。他们志同道合,辛苦奔忙,在重阳的指点下,自修以全“真性”,外修以全“真行”,广传教义,在关中地区交往了许多人,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初步奠定了“全真教”的根基。丹阳祖庵弘道王重阳为实现其“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远大理想,决定前往山东蓬莱收徒立教。于是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自焚其庵,人们不解其故,他笑而答曰:“三年之后,别有人修”。四月二十六日,他辞别了和王蟾、严处常等,又告别刘蒋村众乡亲,途经咸阳,与家人话别后,开始了长途跋涉前往山东的传教收徒活动。重阳离开刘蒋后,和玉蟾、李灵阳等遨游终南,继续传教,而全真教的创立与发展遂东移矣。王重阳在山东半岛宁海等地,宣传教义,创建教团,发展道徒,发现培养道会骨干“全真七子”,并在马丹阳为其安排的住宅题额“全真庵”。由此,全真教正式创立。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携弟子马丹阳、丘处机等“四真”,从山东掖县起程西归,途径开封羽化。临终时曰:“丹阳已得道,长春已知道,吾无虑也。”又嘱丹阳:“可赴终南刘蒋之故居。”言毕而逝,享年58岁。第二年,丹阳等在刘蒋村结庵,为其师制葬所,于大定十二年,率众赴卞梁迁重阳遗蜕归葬故居。守幕三年后,丹阳构筑一广庭,书额曰:“祖庭心死”,以表其承师弘道之志。丹阳在祖庵环居期间,足迹遍及周、户及关中、陇西等地,传道收徒。许多官僚士庶,诚心向道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祖庵。拜丹阳为师,归依祖庭。不少人经过丹阳传授道妙,长期修持,成为全真教的中坚力量。如后来的重阳宫主持,一代宗师吕道安、毕知常等皆是丹阳弟子。全真教的兴起,实乃重阳创立之,丹阳恢弘之,长春光大之,一代又一代宗师承继之,他们在古镇这个地方,为全真道教的创立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贡献。
视频
户县 祖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