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福建省 (中华民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福建省 (中华民国)
图片来自gamer

福建省(Hok-kiàn-síng、Hók-gióng-sēng、Ho̤h-ge̤̍ng-sêng),简称“”,是中华民国虚级化省份,目前实际管辖有金门县(金门岛、烈屿乌坵等)与连江县马祖列岛莒光东引等),缘此其常被称为“金马地区”。中华民国行政院亦设有金马联合服务中心管辖当地政务。

中华民国福建省原继承清朝福建省疆域。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中华民国国军败于解放军。鉴于形势,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随国军从福州市迁驻金门。韩战爆发后,解放军曾多次进攻该地而未捷,而国军亦无力反攻。进而形成福建由两政治实体割据一方的格局。福建省成为唯一两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为“大陆福建”与“金马福建”,前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质统治,设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后者由中华民国实质统治已虚级化的福建省政府。金马地区是中华民国政府作为在中国大陆拥有主权的意义与象征,早期台湾本岛尚未设立直辖市时,政府用语中将台澎金马称作“台闽地区”,即示为实质统治之台湾与福建二省之地区。在台湾独立的政治展望中,关于金马地区的前途,则产生了金马放弃论

1956年7月因为实施战地军政指挥,福建省政府精简化并迁至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今新北市新店区),1992年11月7日金马地区战地政务终止,1996年1月15日迁回金门办公,省政府维持原精简化之编制,且不设省议会。2018年底,行政院宣布省级机关去任务化,原福建省政府所有行政组织与业务由行政院金马联合服务中心[1] 承接。福建省政府去任务化后已经无任何行政组织或实体办公场所,实质上解散,仅保留省府名称和省主席职称。

由于金门西距厦门岛不到10公里,而东距台湾岛则有277公里。因此中华民国政府于2001年元旦起实施金马小三通,金马地区开始展开与大陆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自2018年起中国大陆向金门供水。

反共军事行动与福建事变

民国18年(1929年)初,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以3个旅兵力,企图围歼中共红四军于赣南地区。此时,闽西及闽南的国军大部,正在广东潮汕地区同粤军与中共地方红军作战,闽西守备力量薄弱。中共红四军为避敌锋芒,决定挺进闽西,占领长汀后,分兵龙岩、永定、上杭、连城、武平等县,建立起闽西革命根据地。

自民国19年(1930年)起,国民政府先后发动对位于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中共“革命根据地”实行五次军事围剿。

民国22年(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蔡廷锴等人,联合其他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福州成为临时首都。蒋中正以大军镇压。由于福建事变未取得其他势力支持,十九路军内亦有反对意见,在两方实力悬殊下终告失败。最后十九路军主力被国民政府军击破。

民国23年(1934年)冬,中共中央红军突围“长征”后,国民政府集中了16个师约20万兵力,向福建各地残馀苏区据点进行“清剿”的军事行动。在当地的中共红军和游击队(中华民国政府称之为“土共”),也对国军进行了三年反“清剿”的游击作战。直至民国26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才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2、第3支队和军部特务营。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因日军与国军在长江流域对峙,在福建地区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来进行占领,仅在福建沿海部分地区的港口及腹地进行小规模作战,民国27年(1938年)春,为配合进攻武汉,日军决定占领厦门和广州,企图遮断国际对中国的供应线。5月,福州厦门先后失守,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抗战胜利后迁回旧治。

国共内战再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准备武装在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福建当局设立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五个绥靖区,部署保安团等部队对中共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进行军事攻势。福建各地中共组织和游击队,继续采取分散隐蔽的方式与国军周旋。之后,趁著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东北、华北的中共占据区,福建兵力空虚之机,组织群众运动,扩大游击战争,企图动摇国民政府在福建的统治根基。

民国36年(1947年),中共闽浙赣区委领导人和武装力量分赴福建各地开展游击战,并发动反抽丁、抗征粮和打谷仓等群众运动。并于6月18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总队”(简称粤东支队)。共军日渐活跃,地方治安不复平静。民国37年(1948年)1月底 国民政府在广东松口成立“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部”,以涂思宗为总指挥。将福建的武平、上杭、龙岩、永定、平和列为“匪区”。因应勘乱时期剿共需要,于2月实施战时体制,恢复福建省保安司令部。8月至9月,集中3个保安团,在各县地方保安队等配合下,对中共据点实行大规模的扫荡。

民国38年(1949年)4月,解放军在渡江战役胜利后,乘胜南下,国军兵败如山倒。第三野战军占领上海后,向东南沿海进军,中共闽浙赣省委和闽粤赣边区委随即领导福建各地游击队,全力配合和支援南下野战军。8月,福建省政府随中华民国国军福州市迁驻金门县。8月17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叶飞攻占福建省省会福州,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军区。在福州等地基本稳定下来后,于8月31日攻克晋江(今泉州);9月16日攻克平潭,歼灭国军第73军大部;9月25日攻克龙溪(今漳州);10月10日渡海攻占大嶝岛和小嶝岛,歼灭国军三个多团;10月17日渡海攻占厦门,歼灭国军2万7千人,并准备对厦门外海的金门岛进行作战。10月25日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国军击退进攻的解放军。解放军的渡海作战受挫,为台湾争取到调养生息的空间。福建省政府自10月由军方全面接管,军方全面接管沿海岛屿。实行军管制度,停止金门、东山及马祖的县制,各设民政处管辖地方行政。为了行政需要,于明年(1950年)3月首先成立金门及马祖两军管区行政公署,代理原来的金门、连江长乐罗源莆田等五县实际辖区之政务。

金门战役之后,解放军受限于海空军力量不足,在东南沿海岛屿的战事中,大体处于守势。民国39年(1950年)初,解放军准备再进攻金门。为孤立金门守军,造成再战金门的有利态势,命解放军将领周志坚率31军并指挥32军94师和炮兵14团3营,进攻东山岛。5月初,国军发现31军将进攻东山岛,立即从东山撤军。6月韩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败北韩,大举越过三八线,进抵鸭绿江畔。中共中央军委暂停攻台计划,将主力部队调往朝鲜,与美军对峙。美国开始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并派遗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华民国国军取得大量美援,借机加紧在沿海岛屿进行游击战。民国41年(1952年)10月,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胡琏派遣第75师,以优势兵力于15日攻下南日岛,歼灭解放军1300人,随后国军悉数撤离该岛。民国42年(1953年)7月16日,韩战停战协定签署前,胡琏率1万多名国军,对位于福建和广东二省交界处的东山岛发起了登陆进攻作战。解放军击败国军,取得东山岛战役的胜利。战役后,蒋中正不再派出成编制的部队反攻大陆,反攻大陆军事作战行动至此告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