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忆侗寨往事(彭太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忆侗寨往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秋忆侗寨往事》中国当代作家寇玉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忆侗寨往事

横月如钩,轻柔如你,秋叶吹拂,我好想回到那个飞逝的起点,记忆中的杉木房的袅袅炊烟。

犹记烤烟房修起那年,我的幻想中总是与父母相处的美梦,我想我是应该感谢烤烟房的,那年是艰辛又快乐的。

父母没有外出打工,而是承包了差不多十亩田地,参与了首年的烟草种植。种植烟草是艰辛的,记忆中,父母总是大清早便要起床去烟草地,除草除虫。

我也有参加,自然深有体会,烟草叶上会有很多的虫子,胖乎乎的虫子在烟草叶上,不断侵蚀,我们的唯一办法,纯物理疗法就是直接“上手”。

等到收工的时候,往往整个手就如同贴上了胶布一般,黏糊糊的,我们洗手也青睐于自然肥皂——皂角叶,相传古时人们便用上了皂角。

等到烟叶成熟,烤烟的日子临近了。

我们会把烟草叶一捆一捆地绑好,然后背到烤烟房旁边的空地上,接下来就是把烟草叶整整齐齐地固定在烤烟架上,等到所有烤烟架都挂满了鲜绿的烟叶,便到了烤烟的日子。

烤烟真的很累,特别是农村的烤烟房,因为没有全自动,看火需要人工时时刻刻的注意。而且烤烟一次就耗时近一个星期,中间不能停火,不然就会前功尽弃。

所以往往,烤烟人都是在进火口后面,整个简易的木床,晚上负责烤烟的时候,就在后面躺一下,一两个小时就起来看一次火,有的怕睡过头起不来,干脆就通宵。

我也去过一次,那时候还小,对烤烟很好奇,嚷嚷着也要去,没想到去了就后悔了。

正值夏天,夜晚还是闷热的,再加上在进火口后面,整个人直冒汗,热得不得了,还有就是蚊子太多,时不时就会被蚊子无情吮吸一下,整个晚上下来,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包,其中艰辛,唯有自知。

那一年,父母辛辛苦苦了一整年,也只赚了四万元左右,相比于他们外出打工,这点钱还是少了点,但是一想到一家人还能在一起,钱或许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那一年,父亲获得了“烤烟大王”的奖状,乡政府发放的,人生第一张奖状,也许会是唯一一张。因为父亲只上过两年学,大字不识几个,常常吃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对我们十分严厉,期盼我们能好好读书,不走他的老路。

到了第二年,虽然还有人种烟草,但是已经没有第一年多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累死累活一整年,还不如外出务工几个月。

烤烟房建成第三年,就没人去烤烟了,虽然还有一些人种植,但都是种给自己用的,之前打出的发展烤烟产业的梦也碎了。

家乡是一首苦涩的诗歌,点点滴滴,难言之苦。

九勺位于锦屏县西北部,属于锦屏县北侗九寨社区,这里山峦叠嶂,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产业薄弱。

自古以来,家家户户只能种植水稻维持基本生计。

最令人可惜的就是九勺小学了,因为九勺自古崇文重教,所以在民国时期九勺小学便有了。

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九勺小学却没能越老底蕴更深厚,更生机勃发。由于外出务工,教育政策等等原因,导致现如今九勺小学只余十人不到,每每想起,心中就不是滋味。

我的小学一半时光也是在九勺小学度过,那时候虽然上学人数已经有减少了,但是整六个年级下来,还有百来名学生,大家开开心心,学习氛围浓厚,如今却十不足一。

大学后,回家次数少了,村里面的情况了解得更少了。

毕业后这几年,每每回家经过瑶白村,寨子广场上有着宽敞漂亮的风雨凉亭,还有着精美的斗牛场,戏楼。

瑶白村就在九勺隔壁,只隔了一条小溪,同为“邻居”,发展却天差地别。

瑶白村的“摆古文化节”已经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白还是贵州省“魅力侗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也都发展亮眼。

据村里老人讲,我们九勺的凉亭居然没有建在人口集中的村中,却放在了远离居住地的地方。别说外人进寨不知道有凉亭,就像我一个村里人,居然也不知道,是和村里老人交谈后才知晓。

听闻兴寨的凉亭都建设得很好,它只是几十户的小寨而已。九勺,一个几百户人的大寨,发展居然不如几十户人的小寨,每每想到此,心中便五味杂陈。九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不上心,还指望别人吗?

九勺本是一片灵秀,充满智慧的热土,走出过像石京山博士这样的天才。然如今,却发展缓慢,产业几乎没有,基础建设也落后。九勺何时才能真正地蜕变呢!

乡村振兴号角吹响,衷心希望九勺能够发展起来,毕竟你,是我深爱的家。[1]

作者简介

彭太超,男,贵州青年90后作家,作品发表于杂志报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