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憶侗寨往事(彭太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憶侗寨往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秋憶侗寨往事》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憶侗寨往事

橫月如鈎,輕柔如你,秋葉吹拂,我好想回到那個飛逝的起點,記憶中的杉木房的裊裊炊煙。

猶記烤煙房修起那年,我的幻想中總是與父母相處的美夢,我想我是應該感謝烤煙房的,那年是艱辛又快樂的。

父母沒有外出打工,而是承包了差不多十畝田地,參與了首年的煙草種植。種植煙草是艱辛的,記憶中,父母總是大清早便要起床去煙草地,除草除蟲。

我也有參加,自然深有體會,煙草葉上會有很多的蟲子,胖乎乎的蟲子在煙草葉上,不斷侵蝕,我們的唯一辦法,純物理療法就是直接「上手」。

等到收工的時候,往往整個手就如同貼上了膠布一般,黏糊糊的,我們洗手也青睞於自然肥皂——皂角葉,相傳古時人們便用上了皂角。

等到煙葉成熟,烤煙的日子臨近了。

我們會把煙草葉一捆一捆地綁好,然後背到烤煙房旁邊的空地上,接下來就是把煙草葉整整齊齊地固定在烤煙架上,等到所有烤煙架都掛滿了鮮綠的煙葉,便到了烤煙的日子。

烤煙真的很累,特別是農村的烤煙房,因為沒有全自動,看火需要人工時時刻刻的注意。而且烤煙一次就耗時近一個星期,中間不能停火,不然就會前功盡棄。

所以往往,烤煙人都是在進火口後面,整個簡易的木床,晚上負責烤煙的時候,就在後面躺一下,一兩個小時就起來看一次火,有的怕睡過頭起不來,乾脆就通宵。

我也去過一次,那時候還小,對烤煙很好奇,嚷嚷着也要去,沒想到去了就後悔了。

正值夏天,夜晚還是悶熱的,再加上在進火口後面,整個人直冒汗,熱得不得了,還有就是蚊子太多,時不時就會被蚊子無情吮吸一下,整個晚上下來,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包,其中艱辛,唯有自知。

那一年,父母辛辛苦苦了一整年,也只賺了四萬元左右,相比於他們外出打工,這點錢還是少了點,但是一想到一家人還能在一起,錢或許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那一年,父親獲得了「烤煙大王」的獎狀,鄉政府發放的,人生第一張獎狀,也許會是唯一一張。因為父親只上過兩年學,大字不識幾個,常常吃沒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對我們十分嚴厲,期盼我們能好好讀書,不走他的老路。

到了第二年,雖然還有人種煙草,但是已經沒有第一年多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累死累活一整年,還不如外出務工幾個月。

烤煙房建成第三年,就沒人去烤煙了,雖然還有一些人種植,但都是種給自己用的,之前打出的發展烤煙產業的夢也碎了。

家鄉是一首苦澀的詩歌,點點滴滴,難言之苦。

九勺位於錦屏縣西北部,屬於錦屏縣北侗九寨社區,這裡山巒疊嶂,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產業薄弱。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只能種植水稻維持基本生計。

最令人可惜的就是九勺小學了,因為九勺自古崇文重教,所以在民國時期九勺小學便有了。

雖然歷經百年滄桑,九勺小學卻沒能越老底蘊更深厚,更生機勃發。由於外出務工,教育政策等等原因,導致現如今九勺小學只餘十人不到,每每想起,心中就不是滋味。

我的小學一半時光也是在九勺小學度過,那時候雖然上學人數已經有減少了,但是整六個年級下來,還有百來名學生,大家開開心心,學習氛圍濃厚,如今卻十不足一。

大學後,回家次數少了,村裡面的情況了解得更少了。

畢業後這幾年,每每回家經過瑤白村,寨子廣場上有着寬敞漂亮的風雨涼亭,還有着精美的鬥牛場,戲樓。

瑤白村就在九勺隔壁,只隔了一條小溪,同為「鄰居」,發展卻天差地別。

瑤白村的「擺古文化節」已經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瑤白還是貴州省「魅力侗寨」,基礎設施,村容村貌也都發展亮眼。

據村里老人講,我們九勺的涼亭居然沒有建在人口集中的村中,卻放在了遠離居住地的地方。別說外人進寨不知道有涼亭,就像我一個村里人,居然也不知道,是和村里老人交談後才知曉。

聽聞興寨的涼亭都建設得很好,它只是幾十戶的小寨而已。九勺,一個幾百戶人的大寨,發展居然不如幾十戶人的小寨,每每想到此,心中便五味雜陳。九勺,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都不上心,還指望別人嗎?

九勺本是一片靈秀,充滿智慧的熱土,走出過像石京山博士這樣的天才。然如今,卻發展緩慢,產業幾乎沒有,基礎建設也落後。九勺何時才能真正地蛻變呢!

鄉村振興號角吹響,衷心希望九勺能夠發展起來,畢竟你,是我深愛的家。[1]

作者簡介

彭太超,男,貴州青年90後作家,作品發表於雜誌報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