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秋日思绪(钟光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日思绪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秋日思绪》中国当代作家钟光昊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日思绪

晨光洒落,秋日明朗,藏在市井里的美好,朴素而平常。人生十之八九里那一二分的甜,是我们日复一日的意义。

喜欢听风,最喜欢听秋天的风;

喜欢听雨,最喜欢听秋天的雨;

喜欢看云,最喜欢看秋天的云。

秋高气爽。秋天的晴空澄澈,云朵飘逸。秋天的天空给人以静谧的遐想。云淡风轻。

日子总是平和又安详,云卷云舒的天空,总能承载所有。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时光淬炼世间的一切。

时光里的人会长大和变老。时光里的物会成长和成熟。

爱秋天里象征成熟的金色,尤爱那秋红一抹。

莹润的枸杞子,橙红里透着晶莹的柿子,都是一抹秋天里的亮色。让人喜爱并且垂涎。想鸟儿如果有思考的能力,它们一定也跟你一样喜欢秋天吧?

满树的果实可以填充它们饥饿的味蕾,还有田野里丰收的庄稼,会解决它们的温饱。

秋到深处时,柿子树梢上挂着的通红的柿子,更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最好的画,不是出自画家的笔下,而是,大自然的缤纷呈现

夏天的时候偶尔就在路边看到过几棵红蓼花,形单影只,不够规模,不留心观察根本就不会被发现。

据悉,红蓼花以水边多见,但,你倒是很少看到水边的红蓼。今年秋天,出去散步时草坪上到处都是红蓼花,向阳处的蓼花都红了,背阴的地方花还是青的。

红蓼花很少被人注意,红蓼本来就貌不惊人,加之常与杂草共生共存,可能更会被人误认为是杂草的同类吧。但你却对红蓼花的美分外欣赏。

红蓼花袅袅婷婷,顶上一抹淡淡的红,有一种朴素的美。俯仰摇曳,婀娜娉婷。

《诗经》中,红蓼也称游龙、荭草,意为枝叶之放纵,宛若游龙,一种历史人文都很有渊源的植物。

苏轼仅仅一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就已境界全出。

秦观诗云: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杜牧诗云: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红蓼遍开,秋,愈发往深里走。

红蓼,我们相约在每一个秋天的路口,不见不散。

光阴,总是给我们错过让我们回味,又给我们经历让我们成长。

光阴里的每一步都是修行。日子慢慢向前,平凡的日子也有细微的喜悦。

有人说,秋天是有声的。

是的,一片秋声入心而来。

喜欢历代文人笔下对秋景的诸多着墨:“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写的是风;“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写的是水;“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的是叶;“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写的是雨。水流、叶动、风声、雨声,交相辉映成一片如诗如画的醉人秋景。

最喜欢的还是蒋捷的《声声慢》:“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短短的一首词里,仅“声”字就用了十次。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虽声声皆难离愁意,但从中感受到的却是秋天特有的节奏。

也用心体会女子笔下的秋凉,“寒摇旗,暑退场,一梦醒,秋便翻了九姑娘的牌。赤绿青蓝全收起,披橙衫着橙履画个妖媚小橙妆。风研墨,雨落笔,书信一封予斯人。一点星,三分月,十里八里夜来香。雁南行,人北望,蒹葭苍苍露成霜。前有桃万亩,回首落梅花。伊人独立天地间。空有相思万丈,难敌满怀秋凉。”

人的心境内往往悲喜相依,绝对的不悲不喜可谓超然,是我等俗子难以企及的境界。淡淡的喜,淡淡的悲,不失为人生的一种佳境。而秋天正是这样的一个季节。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日子总是静悄悄的,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却又匆忙走过半季。如果一朵花开片片白云淅沥秋雨一枝红叶也可以让你快乐起来,那幸福就是一件容易的事。

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时候就炫,因为十年后肯定拍不出如今般的模样,大胆地记录生活,你出现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被收藏的一天。

28号。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很喜欢罗翔老师的这段话:“对于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乐观,人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更要接受这个事实,并且以乐观的心去应对这一切。”

一直努力着,适应着这个世界的温度,不管是季节还是人心。唯愿有动态的日子,我们都是在保持热爱。没有动态日子,我们都是在好好生活。

九月,人间秋岁。

季节的高光时刻,气温宜人,又瓜果飘香。

秋的凉,秋的露,秋的霜,都在慢慢渗透。

告别了一段段夏末和秋初的高温,温度越来越轻俏。

坐下来,写几行字。

朝,暮,白,云,深。

愿我们都好在秋天[1]

作者简介

钟光昊,四川绵阳市安州区人大常委会干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