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秋葵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葵属(学名:Abelmoschus Medicus),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全缘或掌状分裂。花单生于叶腋;小苞片线形,很少为披针形;花萼佛焰苞状,一侧开裂;花黄色或红色,漏斗形,花瓣5;雄蕊柱较花冠为短,基部具花药;子房5室,每室具胚珠多颗,花柱5裂。蒴果长尖,室背开裂,密被长硬毛;种子肾形或球形,多数,无毛。 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产于中国东南至西南各省区。素有蔬菜王之称,有极高的经济用途和食用等价值。

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全缘或掌状分裂。花单生于叶腋;小苞片5-15,线形,很少为披针形;花萼佛焰苞状,一侧开裂,先端具5齿,早落;花黄色或红色,漏斗形,花瓣5;雄蕊柱较花冠为短,基部具花药; 子房5室,每室具胚珠多颗,花柱5裂。蒴果长尖,室背开裂,密被长硬毛;种子肾形或球形,多数,无毛。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以及中国东南至西南各省区。

生长习性

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当气温13℃,地温15℃左右,种子即可发芽。但种子发芽和生育期适温均为25-30℃。月均温低于17℃,即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狭窄,开花少,落花多。26-28℃适温开花多,坐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

常见种类

秋葵属约15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中国有6种和1变种(包括栽培种),产于东南至西南各省区。

  1. 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
  2. 咖啡黄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 Moench
  3.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4. 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us
  5. 木里秋葵、Abelmoschus muliensis Feng
  6. 箭叶秋葵、Abelmoschus muliensis Feng

近属区别

该属与木槿属Hibiscus Linn.极相似,主要不同处在于前者萼佛焰苞状,一侧开裂,在果时环状脱落,而后者萼宿存,易于区别。

繁殖方式

直播

秋葵多行直播。播前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30℃下催芽,约24小时后种子开始出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播种。 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厘米左右。直播每公顷用种10千克,育苗移栽每公顷用种3千克左右。

移栽

北方地区多于3月上中旬在阳畦、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播前浸种催芽,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覆土厚约2厘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4-5天即发芽出土。苗龄30-40天,幼苗2-3片真叶时定植。最好采用塑料钵、营养土块等护根育苗措施,培育适龄壮苗。

栽培技术

间苗

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中耕

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浇水

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天内缺水时宜早晚人工喷灌。幼苗稍大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90-120千克。第二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公顷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粪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0-450千克。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采收

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7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左右,甚至更长。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天采收一次。采收时宜用剪刀,并套上手套,以免茎、叶、果实上刚毛或刺瘤刺伤皮肤,奇痒难耐,此时用肥皂水洗一下或火上轻烤,可减轻痛痒程度。通常花谢后4天采收嫩果,品质最佳。每公顷产多在1500-3000千克左右。

病害防治

疫病

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当幼苗长20㎝以后,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绿开始,发病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 防治:抓住发病初期用72%锰锌霜脲WP(克露)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WP900倍液或64%杀毒矾WP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WP500倍液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病毒病

秋葵病毒病是秋葵生产上主要病害,成株期比苗期发病重。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顶部细嫩叶片十分明显,叶片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植株矮力、结实少或不结实。 防治:不从病田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WP400-500倍液或20%病毒AWP4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防治3次,隔7-10天1次。

毒毛虫

秋葵主要为害幼苗期,常在出苗后取食叶肉成缺刻,严重时反留叶脉。 防治:用10%除尽EC1500倍液或5%锐劲持SC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EC+氰戊菊脂EC3000倍液喷雾。

蚜虫

秋葵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较重。 防治:可用吡虫啉类农药如10%一遍净、10%蚜虱净10%大功臣等3000倍液。

蚂蚁

秋葵开花后蚂蚁常聚集在花器上为害。 防治:用48%乐期本EC1000倍液喷雾或5%锐劲特EC1500倍液喷雾或用锐劲特0.3%的药液拌木屑撒于蚂蚁出的地方诱杀。

地老虎

地老虎昼伏夜出,苗期常咬断主茎,造成断苗。 防治:一般常用糖醋液引诱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也可用专用农药药杀。[1]

主要价值

食用

秋葵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1. 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种黏性液质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质等,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
  2. 秋葵含有铁、钙及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有预防贫血的效果。
  3. 含有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等,有益于视网膜健康、维护视力。
  4. 富含有锌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
  5. 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
  6. 秋葵的钙含量也很丰富。而它的草酸含量低,所以钙的吸收利用率较高,比牛奶来得好,对素食者和发育中的小朋友,是很好的钙质来源。
  7. 秋葵中的黏蛋白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所以近年来又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偏方。
  8. 秋葵还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享有“植物伟哥”之美誉。

其它 该属植物的花大而美丽,可供园林观赏用。有些种类入药用或供食用。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