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葵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葵屬(學名:Abelmoschus Medicus),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全緣或掌狀分裂。花單生於葉腋;小苞片線形,很少為披針形;花萼佛焰苞狀,一側開裂;花黃色或紅色,漏斗形,花瓣5;雄蕊柱較花冠為短,基部具花葯;子房5室,每室具胚珠多顆,花柱5裂。蒴果長尖,室背開裂,密被長硬毛;種子腎形或球形,多數,無毛。 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產於中國東南至西南各省區。素有蔬菜王之稱,有極高的經濟用途和食用等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全緣或掌狀分裂。花單生於葉腋;小苞片5-15,線形,很少為披針形;花萼佛焰苞狀,一側開裂,先端具5齒,早落;花黃色或紅色,漏斗形,花瓣5;雄蕊柱較花冠為短,基部具花葯; 子房5室,每室具胚珠多顆,花柱5裂。蒴果長尖,室背開裂,密被長硬毛;種子腎形或球形,多數,無毛。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以及中國東南至西南各省區。

生長習性

喜溫暖、怕嚴寒,耐熱力強。當氣溫13℃,地溫15℃左右,種子即可發芽。但種子發芽和生育期適溫均為25-30℃。月均溫低於17℃,即影響開花結果;夜溫低於14℃,則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狹窄,開花少,落花多。26-28℃適溫開花多,坐果率高,果實發育快,產量高,品質好。

常見種類

秋葵屬約15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中國有6種和1變種(包括栽培種),產於東南至西南各省區。

  1. 長毛黃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
  2. 咖啡黃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 Moench
  3. 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4. 黃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us
  5. 木里秋葵、Abelmoschus muliensis Feng
  6. 箭葉秋葵、Abelmoschus muliensis Feng

近屬區別

該屬與木槿屬Hibiscus Linn.極相似,主要不同處在於前者萼佛焰苞狀,一側開裂,在果時環狀脫落,而後者萼宿存,易於區別。

繁殖方式

直播

秋葵多行直播。播前浸種12小時,後置於25-30℃下催芽,約24小時後種子開始出芽,待60%-70%種子"破嘴"時播種。 播種以穴播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各地應在終霜期過後,適時播種,先澆水,後播種,再覆土2厘米左右。直播每公頃用種10千克,育苗移栽每公頃用種3千克左右。

移栽

北方地區多於3月上中旬在陽畦、日光溫室播種育苗。床土以6份園土,3份腐熟有機肥,1份細沙混勻配製而成。播前浸種催芽,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厘米點播,覆土厚約2厘米。播後應保持床土溫度25℃,4-5天即發芽出土。苗齡30-40天,幼苗2-3片真葉時定植。最好採用塑料缽、營養土塊等護根育苗措施,培育適齡壯苗。

栽培技術

間苗

破心時即第一次間苗,間去殘弱小苗。2-3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選留壯苗。3-4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

中耕

幼苗出土或定植後,氣溫較低,應連續中耕2次,提高地溫,促進緩苗。第一朵花開放前加強中耕,以便適度蹲苗,以利根系發育。開花結果後,植株生長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後均應中耕,封壟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風地區,最好選用1米左右竹竿、或樹枝插於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澆水

秋葵生育期間要求較高的空氣和土壤濕度。播後20天內缺水時宜早晚人工噴灌。幼苗稍大後可機械噴灌或溝灌。炎夏季節正值黃秋葵收穫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溫度高,應在早上9點以前,下午日落後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個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為齊苗肥,在出苗後進行,每公頃施尿素90-120千克。第二次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後開溝撤施,每公頃施複合肥225-300千克。開花結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糞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鉀複合肥300-450千克。生長中後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採收

秋葵從播種到第一嫩果形成約需60天左右。以後整個採收期長達60-70天,全生育期可達120天左右,甚至更長。秋葵商品性鮮果採摘標準以果長8-10厘米,果外表鮮綠色,果內種子未老化為度。如果採收不及時,肉質老化,纖維增多,商品食用價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採收後,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隨溫度升高,採收間隔縮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採收一次。9月以後,氣溫下降,3-4天採收一次。採收時宜用剪刀,並套上手套,以免莖、葉、果實上剛毛或刺瘤刺傷皮膚,奇癢難耐,此時用肥皂水洗一下或火上輕烤,可減輕痛癢程度。通常花謝後4天採收嫩果,品質最佳。每公頃產多在1500-3000千克左右。

病害防治

疫病

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當幼苗長20㎝以後,疫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使莖變細並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葉片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葉尖或葉綠開始,發病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不整形病斑、擴大後轉為褐色。 防治:抓住發病初期用72%錳鋅霜脲WP(克露)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WP900倍液或64%殺毒礬WP4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WP500倍液隔7-10天噴霧1次,防治2-3次。

病毒病

秋葵病毒病是秋葵生產上主要病害,成株期比苗期發病重。植株染病後全株受害,尤其以頂部細嫩葉片十分明顯,葉片表現花葉或褐色斑紋狀。早期染病、植株矮力、結實少或不結實。 防治:不從病田留種、選用抗病品種、發病初期用5%菌毒清WP400-500倍液或20%病毒AWP4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倍防治3次,隔7-10天1次。

毒毛蟲

秋葵主要為害幼苗期,常在出苗後取食葉肉成缺刻,嚴重時反留葉脈。 防治:用10%除盡EC1500倍液或5%銳勁持SC1500倍液或阿維菌素EC+氰戊菊脂EC3000倍液噴霧。

蚜蟲

秋葵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以成株期受害較重。 防治:可用吡蟲啉類農藥如10%一遍淨、10%蚜虱淨10%大功臣等3000倍液。

螞蟻

秋葵開花後螞蟻常聚集在花器上為害。 防治:用48%樂期本EC1000倍液噴霧或5%銳勁特EC1500倍液噴霧或用銳勁特0.3%的藥液拌木屑撒於螞蟻出的地方誘殺。

地老虎

地老虎晝伏夜出,苗期常咬斷主莖,造成斷苗。 防治:一般常用糖醋液引誘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也可用專用農藥藥殺。[1]

主要價值

食用

秋葵的營養價值及功效:

  1. 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種黏性液質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質等,經常食用幫助消化、增強體力、保護肝臟、健胃整腸
  2. 秋葵含有鐵、鈣及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有預防貧血的效果。
  3. 含有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等,有益於視網膜健康、維護視力。
  4. 富含有鋅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防癌、抗癌。
  5. 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不僅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膚美白、細嫩。
  6. 秋葵的鈣含量也很豐富。而它的草酸含量低,所以鈣的吸收利用率較高,比牛奶來得好,對素食者和發育中的小朋友,是很好的鈣質來源。
  7. 秋葵中的黏蛋白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所以近年來又作為治療糖尿病的偏方。
  8. 秋葵還含有特殊的具有藥效的成分,能強腎補虛,對男性器質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植物偉哥」之美譽。

其它 該屬植物的花大而美麗,可供園林觀賞用。有些種類入藥用或供食用。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