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种树与读书(袁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种树与读书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种树与读书》中国当代作家袁春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种树与读书

那时候,家里的老屋还没被拆。

一天中午,和父亲在堂屋西山头闲站。我说,家后的空地栽几棵像样的树怎样?谁家不好好栽一两棵树啊。

父亲说,栽什么栽,树还没长大,也许我就……那年父亲73岁,七十三,八十四,老年人不敢想年龄的年龄,他有点悲观。

看看东家,望望西家,疏疏落落的几棵白杨外,也没什么别的树,更不用说大树了。

几年转脸就过来了,屋后没种什么树,房前多了几棵柿树、一棵青梅,那一棵一定是青梅。柿子、青梅成熟时已经能好好享受享受了。

几十年前,我们家院子里有棵桃树,五月红,每年都摘得好几笆斗,摘下青红的桃子这家送点那家送点,美滋滋的。夏夜在桃树下,一边数星星,一边听父亲和邻居闲聊,有时还讲讲古书。东边大爷家有棵苦楝树,又高又大,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不知从哪里听来说要地震,几家人都把大床抬到苦楝树下,小孩子钻进床底,终于没有地震。暴雨、苦楝树、惊惶的一大家人,忘不了。

后来我到一所小学教书两年,屋前种了几棵桃树,欣赏过桃花红,没吃过甜甜的桃子。又到另一所中学工作两年,小屋北窗外有棵皮树,偶尔会把葱绿的叶伸进窗里,它在阳光照不到又很窄狭的地方,自顾自生长,很像那时那地的我。到现在这所学校十五年,秋园果树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梨、苹果,李汝珍纪念馆有几树青枫,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租住的小院里有石榴、枣树,好看可赏的赏了,好吃可吃的也吃了。

2003年暑假,有幸去过三峡,看过长江两岸倚绝壁倒挂的青松;有幸去过张家界,看过天子山峰顶的古松;有幸去过泰山,看过盘道旁屹立千年苍翠如烟的一棵又一棵松柏;有幸去过孔府,看到过后来人种的“先师手植桧”……

一次去灌南的灌河二郎神遗址公园,同行的几个人都对园里道旁的水杉赞叹不已,一行行、一列列、一棵棵,都气定神闲的挺立,像倚天万里的长剑,直插云天。细看看,又给它们拍几张照片,还不忘连连夸奖说,这才叫树,这才叫树……现在想起它们,我对自己说,这世上有许许多多树,没有一棵苟且活着;能站成一棵树,并不简单。

天上有一颗星星,海里有一朵浪花,山林里有一棵树,大地上就对应着有那么一个人。

我遇到过许多树,虽然它们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人。

几年前,我对父亲说,我们栽几棵树;几十年后,我儿子会不会也这样对我说?

只是,我们把树种在哪?也不知道,我们将种出怎样的树?

十多年前,一位朋友把他的藏书目录发给我。他,是没教过我我却一直在心底里视为老师的第一位。

六七年前,一位老先生让孩子把他的《辞海》《辞源》快递给我,却连自己的地址都没留下。他说,自己的孩子搞财经证券,用不上。书,在读它的人手里,才叫书。我,像记挂自家老人一样记挂他。

还有几本作家送的书,我放在案头,列为必读书。一位编辑把发的文章称作“娃”,管转发文章叫“领娃”,实在是太精当不过的比喻。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爸爸妈妈,抱着自己的娃走在外面,总希望他人多看几眼,多赞几句。在别人,那就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娃;在自己,那是心血的凝结。

去年前年,侄女和我们在一起一段时间,我每天一到家,打开电视就看乒乓球赛,打开电视就看乒乓球赛。一次感慨没时间读书时,她老实不客气地说,要是少看点乒乓球赛,读书的时间多了。这孩子,哈哈哈。我这“哈哈哈”里,五味杂陈,自然也包含着点头认同。

说归说,我和她都知道,我看球赛的时间不少,但打球的时间绝对比读书的时间少得多。这孩子也喜欢看书,几天时间,就把肯·福莱特的长篇小说《巨人的陨落》给读完了,还买了一套纸质的,送给我。“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封面上的这句话,她、我儿子、我,还有很多人,都喜欢。肯·福莱特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真实的人物出现在虚构的场景之中。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在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也一定为他的读者中爱写作的那部分人所重视、敬佩、信奉。

侄女在苏州的老书虫工作过一段时间,一次接受了一项光荣任务,著名翻译家裘小龙先生来演讲,她英语好,负责陪同。这孩子很机灵地讨了《意象派诗选》等几本签名本,赠给我。对诗,我读过一些;不是附庸风雅,是真读,就像对乒乓球和书一样,是真喜欢。于是这几本书,连同老书虫的书包,成了我的珍藏。那本《意象派诗选》,我会偶尔拿出来读读,有时是抄写。

裘小龙先生选译诗,都堪称经典。我随手一翻,第234页,一首诗的末尾两行,是理查德·阿尔丁顿的:

内部的火荡尽了

生命重新开始。

这孩子,读的是重点大学,毕业后却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我就把她送我的《巨人的陨落》中的那个句子改一个字,重抄一遍,再转赠给她吧: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你的。

裘小龙先生译诗中的那句话,我也重抄一遍:

内部的火荡尽了

生命重新开始。

我的那些书们,就是我生命内部的火。 [1]

作者简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