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种植楠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种植楠竹

种植楠竹
原图链接

"楠竹"(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980页,关于"南"字的最后一个词条,即"南竹",解释是:毛竹。该书第982页对"楠"字的解释是:楠木。所以,"南竹"不能写成"楠竹"。)被统称为毛竹,又别于毛竹,南竹实际上是毛竹中最名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在中国300多种禾本竹类植物引属中,南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竹种。南竹生长快,适应性强,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木需要1年的时间,而同长度的南竹只需59天。南竹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且成林时间较木材而言短。毛竹是我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楠竹

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c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属:刚竹属

种:毛竹笋

分布区域: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

中国植物志:龟甲竹

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单轴散生 。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䍁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

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不明显,鞘口䍁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长4-11厘米,宽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

花枝穗状,长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当此时则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䍁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1-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毫米,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

颖果长椭圆形,长4.5-6毫米,直径1.5-1.8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毛竹开花时,枝叶发黄,在竹枝顶部,生出诸多如纺锤形的苞,大量消耗竹子养分。毛竹开花结实后,竹叶脱落,竹秆枯黄死亡,竹鞭失去萌芽力。

产地生境

中国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欧美各国。

生长习性

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拎本、姜子、鹅掌楸、山矾、悬钩子、紫金牛、柔毛绣球,还有木荷,丝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类植物如里白、铁芒箕等。有时,毛竹亦与杉木、马尾松、长柄水青冈、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在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L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兜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选好母竹:母竹以竹龄2-3年生、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林中竹为宜。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

母竹挖掘: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时,应判断好竹鞭的走向,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伸过来的鞭称来鞭,留30-40厘米截断;延伸出去的鞭称去鞭,留70-8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

运输: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并随时浇水保湿。

栽植:栽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馒状形,以防积水烂鞭。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兜水”。 季节:毛竹造林的良好季节是冬季和早春。

栽培技术

整地造林

毛竹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因此只要选择肥力充足、通透性强的土壤即可。在整地前要将林地里的杂草及其他植物全部清除,然后将地深翻28厘米左右,将土壤表土翻入土层深部。并且要挑选出土壤中的大石块及树根等。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根据林地坡度合理选择好整地方法,然后控制好种植密度挖好定植穴。并且在定植穴行间挖好施肥沟,每条沟施入有机肥及复合肥,再覆土密封。

催芽播种

毛竹的种子外皮是比较坚硬的,因此我们在播种前还需要做好催芽工作。首先要将种子用清水清洗一遍,然后再使用催芽粉剂适当拌种。拌种后将种子放入湿沙中做催芽工作,催芽过程中,每天要将种子翻动一次,当有一半左右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季节应选择秋春季,如果种植方向是竹笋的话,那么应在秋季播种。播种以点播为主,控制好株行距,在每个播种穴内放入9粒种子左右,然后覆盖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幼竹管理

如果是要培育幼竹的话,那么我们在播种后要铺盖一层稻草,然后再浇足水,做好鼠虫害的预防工作。当竹笋出土后,要及时揭开盖草,做好除草工作,保持土壤湿润。并且每个月至少追肥一次,以农家肥为主。然后在阴天等温度适中的时间中,做好间苗工作,将生长过密的竹笋移栽至缺苗穴口。一般竹苗在出土后两个月左右进入分蘖期,然后半年左右时长至35厘米左右。再将一年生的竹苗移栽到林地内,经过培育后,竹苗又可分蘖,再进行重复的工作,便可形成苗圃。

水肥管理

我们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肥料种类,以复合为主,要注意用量,不可过多,防止旺长,降低通透性。并且也要注意农家肥的施用,农家肥的施用对毛竹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秋冬季当做基肥施入。毛竹虽然有着较强的耐旱能力,但是水分不足是会对其生长造成一定影响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及天气等合理浇水。不过也要注意用量,不可过多,如发生积水现象,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过多导致沤根腐烂,引发病虫害,影响毛竹的生长。[1]

病虫防治

毛竹枯梢病

病害特征:毛竹枯梢病是我国毛竹产区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被列入国内检疫对象。

该病危害为当年新竹的嫩枝和侧枝。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条的某一节叉处首先出现棕红色小斑点,并扩大成舌状或梭形有淡褐色病斑,后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以上的枝叶开始萎蔫,叶逐步变黄、纵卷,直至枯萎脱落,枝梢枯死、且不再萌生新叶,形成枯枝、枯梢。发病严重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状;后期竹冠灰白色。受害毛竹造成枯枝、枯梢或整株枯死后,竹材质量降低,且影响发笋,一般发病3-4年后可使成片笔林趋于毁灭,给竹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借风吹和雨水溅散作近距离传播;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是该病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

①清除并烧毁病枯枝(株),严禁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区调出带有该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到新区。对病区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仔细地喷酒或禁止调运竹材出境。

②对病区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叶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黄脊竹蝗

虫害特征:又名蝗虫、蚱蜢、蚂蚱。5-6月以跳蝻、成虫取食竹叶,为竹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竹林被害如同火烧,立竹成光秆。新竹竹叶被吃光一交后即会枯死,壮竹竹叶一次被吃光后新发叶片变黄、生长势弱、发笋量大减,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死竹茎中积水,纤维变坏,生林也趋衰败。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产于背北向阳、杂草稀少、土质较疏松的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深约4厘米左右。产卵处常见黑色圆形盖状物,这是寻找卵块的最好标志。

防治方法

①挖卵块。生蝗产卵地易识别,可挖掘消灭。

②幼蝻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时,及时喷酒2.5%敌百虫粉剂或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毫升。

③已上大竹的蝗蝻可用烟剂药杀。即用2.5%溴氰菊脂每亩6-10克,按药1份、柴油20-40份比例混合,用喷烟机喷烟;或有741烟剂,用药量每亩1-2公斤。喷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

竹镂舟蛾

虫害特征:竹镂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以幼虫暴食竹叶和叶鞘,严重时将成片竹林吃成光秆,如竹林一年连续发生二代或三代,被害竹可死亡,来年也不发笋。故竹镂舟蛾也为竹林主要害虫。湖南一年发生3-4代。幼虫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地,但几分钏后又会重新上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旬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缀叶结茧化肾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时及黎明前很活跃。卵多产在1、2年生竹上端嫩叶上,成块状或散产。

防治方法

①灯光杀成虫。

②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

③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7万头。

④用2.5%溴氰菊脂,每亩4-8克,1000-2000倍液进行低量喷雾。

用途

毛竹又称楠竹。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毛竹竹秆高大通直,材质坚韧轻强,割裂性高,收缩量小,弹性、刚性好,硬度大,纤维长,篾性优良,纹理通直,光滑亮洁,竹材广泛应用于各行工程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原竹可做梁、柱、椽、檀、壁,更是其竹材加工可制作各种农具、工具、家具、文具、体育器材、乐器材料、日常用具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手工艺晶、玩具、餐具、装饰和玩意等,毛竹制品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样样齐全。尤其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对毛竹等竹质人造建材系列新型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是竹材利用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开拓了竹材进入工业领域利用的全新局面。[2]


相关视频

楠竹种植技术及加工视频_在线收看

贯洞镇100余名干部帮助芦笙村栽种楠竹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