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侍郎.夷陵秦家院子字派名.考析(秦德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秦侍郎.夷陵秦家院子字派名.考析》是中国当代作家秦德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秦侍郎.夷陵秦家院子字派名.考析
秦侍郎,何其人也?远在京城,近在夷陵,他的故里就在今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境内。
在宜昌,有两位亦官亦儒享有盛名的明朝循吏,即吏部侍郎王篆和刑部侍郎刘一儒。“侍郎”,乃朝廷六部的“次长”,吏部执掌人事,刑部执掌司法,王、刘二人进则居庙堂之高兼济天下,退则处江湖之远而诗文著述,大名流芳。殊不知,同时期,宜昌还有一位与二者齐名的兵部侍郎,即秦侍郎,他大权在握,协尚书执掌军事。
宜昌文史专家周德富先生在《明朝“铁御史”王篆》一书中这样介绍:“秦侍郎名秦国辅,与王篆、刘一儒同时贵显,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被选调宫中担当御前带刀侍卫,隆庆时官至兵部侍郎,后致仕归,朝廷犹令夷陵知州朔望问安”。此言有方圆百里民间传说为证,亦有古籍文字可考。
然而,或因武将少有著述立说,或如古谱所言“后人式微”,或是杨知州“力除势宦”的效应所致,秦侍郎在夷陵却不见正传。不过,他的英名在其故里已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后世乡人引以为傲的先贤。长久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着夷陵知州杨春震利用阴阳术施阴招败坏秦府宅地风水的故事及相关地名典故,而且辅公给后人还留有珍贵的文化遗产,即流传几百年的秦氏宗谱和可沿用上千年的字派名。随着三峡秦氏“望江堂”族四修宗谱的编修,人们又揭开了历史尘封的一页。
秦氏“望江堂”族的血脉传承
湖北夷陵,有个古老的地名,叫秦家院子。秦家院子坐落于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香炉山东麓,位于白果树瀑布(三峡大瀑布)流域中部,因当地秦氏曾属“大户人家”而得名。这里的秦氏家族早先是国家移民“搬迁户”,古谱记载:肇迁祖秦景江“明洪武初年奉诏调凡,偕弟景刚、景伦、景元、景明,自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南泉山铁板桥朱氏巷启程迁入,在秦家院子落籍启后”,现已繁衍生息600余年,传承二十多代,秦侍郎就是肇迁祖秦景江的来孙。
该家族渐渐人兴业旺,自五世开始“分家”外迁,形成四大支系,分别集居于黄花香炉山、下堡坪青山坡、雾渡河皂角树、小溪塔岜峪坪及龙泉等地,仅吾辈(十八世)录入族谱的男丁就有500之多。该宗族取名号为“望江堂”。
望江堂族先祖在秦家院子留有很多遗迹,包括始祖世代相沿的宅居、始祖及秦侍郎的坟墓、西庄“墓弯”古墓群、相关地名典故等,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古老的族谱和字派名。
现今,人们寻根问祖、归宗修谱蔚然成风,然而,若多姓氏族群因无宗族文献资料可考,传承脉络不清,编修族谱很是为难。甚幸的是,几百年来,秦氏望江堂族始终保持脉络延续清晰、长幼伦纪有序,这都得益于古老的族谱和字派名之根基,由此使得有序可循和按部就班。下文对其字派名予以考析。
字派名原文与溯源
华夏汉民族传统字派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类诗体形式表示,一组字派就是一首诗,望江堂族秦家院子辈派为七言八句古诗,共五十六字,即:
以永应开士世荣 学文道德在登明
光宗显祖宏恩大 良相忠臣广泽仁
治化昌隆维邦定 贤才公正辅朝廷
本元兴发绍芳盛 宜有万纪长太平
字派是宗族的信息态存在,上述辈派名源远流长,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依托三种途径。一是人们口口相传及族人添丁起名时的实际应用,一般秦氏宗亲都能以自我辈分为中心,像背歌乐句一样熟背上下四五辈,一些有心人甚至可完整记忆,从而依次相传。二是部分族人的碑文石刻传记。例如秦学佩的高大墓碑就镌刻有五十六字派名,因坟墓弯石及石碑砌筑牢实,虽多次遭人破坏,但都未被撼动而幸存至今,由此就成了一部不朽的史书。三是系列族谱记录传世。望江堂族先辈秦国辅、秦师虞(字钦圣)、秦化聪(字汉文)分别于明朝嘉靖三十三(1554)年、清雍正十三(1735)年、清光绪三十三(1907)年编纂了一修谱、二修谱、三修谱,字派名相继载入史册而延传下来。 该字派名的原创人是谁呢?古宗谱清晰可见:“秦国辅,官为兵部侍郎,院子五十六字之派是辅所作,旧谱之本是辅所修”,显然,一修族谱和字派名是秦侍郎的杰作。
字派名寓意浅析
以永应开士➀世荣
以永续的志向,应承开启读书为士、世代荣达之势。➀士:古时指读书人或士族。
学文道德在登明➁
学文化,守道德,志在做一个可供国家进用的贤明之人。➁登明:意为进用贤明的人,见唐·韩愈《进学解》。
光宗显祖宏恩大
为家族争光,显扬祖先的大恩大德。
良相忠臣广泽仁
做良相忠臣,广施恩泽仁义于民。
治化➂昌隆维邦定
治理国家,教化世人,使社会昌盛,维护国家安定。➂治化:意为治理国家,教化世人,见宋·陈亮《廷对策》。
贤才公正辅朝廷
选贤任能,公正处事,竭忠尽智辅佐朝廷。
本元➃兴发➄绍➅芳盛
在故土,努力征发利用人力物力,以传承美好时局。➃本元:指故土。➄兴发:指征发调用人力物力,见《宋书·竟陵王诞传》。➅绍:继续、传承之意
宜有万纪长太平
如此而为,则可享有万年之长的太平光景。
字派名是用来记录宗族世系人名派辈的用语,系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和文化密码,是华夏民族普遍通行的宗法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最直接的作用是族人生儿添女后“论字排辈”起名。上述秦氏字派共56辈,自秦侍郎的孙辈始启用(他的8个孙子分别叫以廉、以孝、以忠、以杰、以龙、以凤、以乾、以坤),时至今日已实际沿用23辈,照此速率,还可延续使用六百多年,可见先祖志向之宏远,以后无论是“流宗”还是“转宗”,那都是遥远的未来式。
该字派充满诗意,凝结着族魂,盛载着厚望,蕴含着丰厚的忠君安民、修身齐家、光宗耀祖思想,足见原创人不凡的的角色站位、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非高人莫属。
事实也的确如此,原创人秦国辅文武双全,彼时身为朝廷命官,首修族谱和编制字派,正是他功成名就之后和仕途如日中天之时,字里行间显露出“良相忠臣”的价值取向和角色烙印。
据“望江堂”秦氏族谱记载,秦国辅为秦氏六世祖,嘉靖三十二年举人,联捷进士,宫中御前带刀侍卫,明穆年间屡官兵部侍郎,官居二品。辅公中举后的次年(1554年),悉心编纂族谱和字派名,并为先父和肇迁祖立碑修墓,显然是居庙堂之高后“光宗显祖”、福荫后人的意向践行。
同时,该字派名也印上了家族文化特色。据秦家院子现存碑文和族谱记载:秦侍郎的太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大明处士”(有些地方已将此类遗迹作文物保护),属习儒业通经史之贤士,家族习文尚武、耕读传家的思想也渗透于字派名文字之中。有人说,该字派名还蕴含《易经》的意念,恕我才疏学浅,不知其妙。
“五十六字派”是“望江堂”族发祥地秦家院子的辈派名,除此,还另有三个分支的字派名。树大分丫,人多分家,该家族兴旺发达后,其中三支分别迁入他地,虽说现今骑车一两个小时就可抵达,但那时隔山隔水和交通落后,相互交往如同咫尺天涯,难得见面和交流,所以不得不各自为阵,独立字派,继而扩展到“四梁八柱”的局面,正是吴绪久教授所描述的情景:“及至夷陵一族,香炉山麓深扎根,青山坡中敢披荆,岜峪坪下乐耕种,秦家湾里话丰登,皂角树荫佑百载,龙泉更看槐英彩……几经沧桑族愈望,一辈更胜一辈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互交流日趋增进,且有族谱和辈谱的维系,大家族渐渐形成了辈派名归一统的共识。族人秦化聪早在1907年三修族谱时,就提出了四支合一、回归院子派的念想,认为“其心始安,其理始得,其名始正,其族始合”,继而拟定方案,连缀成句。2015年,望江堂族成立了以族人秦玉龙为主任、秦道祥为主编的四修族谱编委会,秦德标、秦德声、秦裕新等主笔,在新宗谱里编录了“支系派名考”及纵横“对照表”,将四支整合归一的方案进一步细化,并获得普遍认同,有的支系已付诸实践,而且四支轮流坐庄、在秦家院子三年举行一次祭祖活动已成惯例,始祖景江公的后裔又“名正延顺”地融为一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