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艽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艽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

秦艽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祛风除湿和血舒筋要药。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mtianam.acrophy Ua Plla.,麻花秦艽Gemtiana .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mtianacrassz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mtiana dahurica Fisch.的根。多为野生,亦有家种。

秦艽主要分布于甘肃武川、渭源以及青海,陕西,河北等处;粗茎秦艽分布于四川,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麻花秦艽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小秦艽分布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处。

【生长环境】

秦艽多生长于亚高山或高山草甸山地草场、山地林草场以及亚高山灌木丛草场、亚高山或高山灌木丛或林缘的阳坡。土壤以草甸土、荒漠土及沙质壤土为多见。秦艽喜潮湿和冷凉气候,耐寒、忌强光,怕积水。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的沙质壤土,于秋季进行翻耕,深耕30厘米左右,拣去石块或树根。结合耕翻施足堆肥2000~2500千克/667平方米,然后耙细,做畦或打垅,待播。

2、种植方法:秦艽一般用种子繁殖。选好成熟饱满的种子,于早春在整好的地开沟,沟距24厘米,沟深1~2厘米;条播或穴播,将种子均匀地撒人沟内,然后覆土,略镇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覆盖一层草,进行保墒遮阴,以促进种子萌发,一般从播种到种子发芽大约需30天。

【栽培管理】

1、间苗:播种后1个月左右出苗,当苗高6~10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进行匀苗定苗。间苗后要适当浇水与追肥。

2、中耕除草:一般于5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此时幼苗易受伤,必须操作细致。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再进行1次除草。

3、追肥:结合每次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入粪尿1500~2000千克,或腐熟油饼50~100千克,加水500千克。以后视苗株长势情况,进行再追肥。

4、病虫害防治:目前,秦艽在生产栽培中,主要有叶斑病危害。一般多在6月或7月发生,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10天喷1次,或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1次,喷洒1~2次。

【收获与加工】

秦艽生长缓慢,一般须5年以上于秋季采挖,把挖出的根除去茎叶、根须及泥土,然后用清水洗净,使根呈乳白色,再放于专用场地或架子上晾晒,待根变软时,堆放3~7天,至颜色呈灰黄色或黄色,再摊开晒干即可。小秦艽采挖后先趁鲜搓去黑皮,然后晒干即行。

【药材形状】

1、秦艽:根略呈锥形或圆柱形,长10~23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根头部由数个根茎合生,故较膨大,残存的茎基上有时可见纤维状的残叶维管束,具纵向的扭曲沟纹;主根粗大,少分枝,故称“鸡腿秦艽”或“萝卜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棕色,木部土黄色。气特殊,味苦微涩。

2、粗茎秦艽:形似萝卜艽。不同点:为独根,稍粗大,根头部有小段干枯的茎叶残基,外皮较松泡,具稍粗的粗沟纹。

3、麻花秦艽:根略呈倒圆锥形,为多数小根相互缠绕交错而成,形似发辫或麻花状,故称“麻花艽”。长15~30厘米,根头部直径可达7厘米以上。表面棕褐色,粗糙,具多数旋转扭曲罗纹,独根常具网状裂隙。体于枯疏松,多空隙,质松脆,易折断,味苦微涩。

4、小秦艽:根呈细长圆柱形,长8~20厘米,直径3~6毫米。根头部一个或数个合生,残存的茎基偶有纤维状叶维管束,栓皮多已剥落。表面黄棕色,具纵沟纹,有时呈扭曲状,中部以下常有分枝。质轻而松,易折断。气微,味苦微涩。 [1]

【种植技术】

【秦艽的生长习性】

秦艽生于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海拔400~2400米。喜湿润、凉爽气候,耐寒,怕积水,忌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积水涝洼盐碱地不宜栽培。种子宜在较低温条件下萌发,发芽适温20℃左右。

通常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开花,8月种子成熟,年生育期100天左右,种子寿命1年。

【秦艽的育苗技术】

1、选地:选择远离公路200米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靠近水源、平地或缓坡地,土质以沙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为宜,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土壤pH为5.5~6.5。前茬作物以豆科、玉米等为宜。

2、整地:播种或移栽的前一年秋天整地,整地前先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亩,深翻20厘米,耙碎,土、肥均匀混合,做宽1.2~1.5米、高20厘米的畦,作业道宽50厘米。畦土要求疏松、细碎、无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

3、播种:秋播或春播。秋播在10月上旬至封冻前进行,春播在4月上旬、地面无雪、土壤解冻3~5厘米时进行。播种可采取撒播和条播的方法,在床上开沟,沟宽10厘米,深3~5厘米,沟距20厘米。每亩用种量500~750克,播种后畦面覆松针或稻草,厚度1~2厘米。苗高6~9厘米时间苗,株距9厘米左右,不宜移栽。

【秦艽的种植技术】

1、选地:秦艽苗出齐后,揭去覆盖物,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危害生长1年即可移栽。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为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易耕作的地块,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50千克/亩,精细整地后进行栽植。

2、移栽:秦艽在10月上旬到中旬开沟栽植。株距15~20米,行距20~25厘米。保苗0.09~0.14万株/亩,每栽一行覆土压实,再继续栽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进行,种苗一定不能露芽,种苗露芽后成活率不高。所以按当地自然条件,土壤解冻后越早越好。

3、管理:秦艽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经常浇水,使表土层保持湿润状态。以90%敌百虫或乐果15倍液拌麦麸堆在畦四周边,诱杀蝼蛄。当幼苗长到2对真叶时去掉一半左右覆盖物,4片真叶时再去掉全部稻草或松针,干旱、高温天气可迟些撤除覆盖物,以利保墒。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当气温较高、土壤20厘米以下出现干土层时进行浇灌,最好采用滴灌。

4、防病:秦艽主要病害为叶斑病,患病时叶片出现棕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株,搞好田间卫生。6月上、中旬用65%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6月中旬至10月用300倍液代森锰锌,每7天喷1次。

5、采收:秦艽播种后3~5年采收,秋季地上部枯萎时采挖,采收后用清水洗净,晾至半干,切去芦头,再晾至全干。炒秦艽是将秦艽片置炒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药片表面微有焦斑为宜,取出摊晾。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