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程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程海又名黑伍海,原名程河,程河一名,来自唐宋之时,古代程海,自湖首至金沙江60公里,统称程河。据万历《云南通志》卷四《北胜州古迹》载,“程海石碑:相传渔者网鱼,偶获石碑,上题‘大圣程河妙感景帝’,盖蒙氏仿封地也,其石沥水数十年,至今始干,尚有润。”《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载:“按刘文征滇志》卷三所载同,惟改蒙氏仿封为段氏仿封。”程海一名,从明代史志记载及地图上来看,已经在使用。据旧志记载:俗传,昔本陆地,一姓陈者居之,一夕成海,故名。后易陈为程。“从成因上来讲,此乃附会之说,但名称来讲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至少明清时,程海四周即有程、陈、海姓氏聚居,为此地彝族语支民族。说明程海得名与居民姓氏有一定的关系。

地理气候

程海,位于中国永胜县西南20公里处,是一座构造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503米,面积77.2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深处35.1米。[1][2]程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

成因

程海的形成于远古时代,地史上称为第三纪时(一说第四纪),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的断裂地堑,中陷低洼之处,聚水成湖;与大理洱海宁蒗泸沽湖形成原因一致。也有史料记载,程海湖形成于1000多年前的沉陷大地震。地震使水源减小枯竭,湖水下隆,渐渐成为封闭式内陆湖泊。 原为吞吐型湖泊,由海口河(古称程河)与金沙江相通。明代中叶后因水位下降,海口河断流,湖水不再外泄,演变为闭流类湖泊。现已演变为微咸水湖。1993年建成仙人河隧道洞引水工程,引仙人河水入海,缓解水位下降。[1] 程海大断裂带北端,断裂呈北、北东-南北走向,南端在弥渡苴力与红河断裂带相交,往北祥云、宾川,从片角延伸入境,穿过金沙江至期纳、程海等断陷盆地,经城西关山至大长坪,再以北向右转为北东向延伸与四川小金河断裂相连。在大地构造上主要位于川滇地轴与盐源、丽江台缘凹陷的交界处。程海与呈南北走向的期纳坝相连。 程海位于程海断裂带,谷地地形显著。北为三川坝,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63418亩,属断陷水稻冲积土。清代以盟川会川济川三水流经坝内,故名。地势南北走向,稍西倾斜,呈长条形宽谷盆地,海拔1550米,年降水量平均821毫米,霜期269天。产粮食、甘蔗烟叶桑蚕,为滇西北粮仓。程海南为期纳坝,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9.6万亩。古代为一断层陷落型河谷盆地,呈长方形,以期纳为中心集镇,故名。地势南北走向,程河由盆地穿过。

气候

程海湖区属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5℃,年降水量738.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年蒸发量2040.3毫米。日照时数2403 h。年无霜期210天。 平均海拔1430米,年平均降水量693毫米,无霜期260天,盛产甘蔗花生龙眼西瓜粮食。 集水区面积228.9平方公里,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入不敷出是导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湖水多年平均水温15.9℃,。矿化度呈逐年上升趋势。[1]

物产

  • 程海银鱼: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于1989年引进,现程海已成为云南省银鱼生产基地之一。
  • 螺旋藻:程海以盛产天然螺旋藻闻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螺旋藻养殖基地。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王苏民 窦鸿身. 中国湖泊志 (M) 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377. ISBN 7-03-006706-1. 
  2. 本条目信息框中的数据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云南省志·卷一 地理志》(ISBN 7-222-02247-3)第312页,故与正文中的数据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