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型心絞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穩定型心絞痛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穩定型心絞痛是由於勞力引起心肌缺血,導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適,可伴心功能障礙,但沒有心肌壞死。其特點為前胸陣發性的壓榨性窒息樣感覺,主要位於胸骨後,可放射至心前區和左上肢尺側面,也可放射至右臂和兩臂的外側面或頸與下頜部,持續數分鐘,往往經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後迅速消失。心絞痛是由於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間暫時失去平衡而發生心肌缺血的臨床症狀。它的產生是在一定條件下冠狀動脈所供應的血液和氧不能滿足心肌需要的結果。本病多見於男性,多數患者在40歲以上。
病因
本病多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還可由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梅毒性主動脈炎、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風濕性冠狀動脈炎、心肌橋等引起。勞力、情緒激動、飽餐、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誘因。
分級
心絞痛的疼痛程度對於選擇治療方案和預後估測有一定價值。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協會根據勞力性心絞痛發作時的勞力量進行分級:
Ⅰ級:一般日常活動不引起心絞痛發作,費力大、速度快、時間長的體力活動可引起發作。
Ⅱ級:日常體力活動受限制,在飯後、冷風、着急時更明顯。
Ⅲ級:日常體力活動顯著受限,在一般條件下以一般速度步行一個街區,上一層樓即可引起心絞痛。
Ⅳ級:輕微活動可引起心絞痛,甚至休息時也有發作。
臨床表現
心絞痛以發作性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疼痛的特點為:
1.部位
主要在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可波及心前區,有手掌大小範圍,甚至橫貫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或至頸、咽或下頜部。
2.性質
胸痛常為壓迫、發悶或緊縮性,也可有燒灼感,但不尖銳,不像針刺或刀扎樣痛,偶伴瀕死的恐懼感。發作時,患者往往不自覺地停止原來的活動,直至症狀緩解。
3.誘因
發作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如憤怒、焦急、過度興奮等)所激發,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休克等也可誘發。疼痛發生於勞力或激動的當時,而不是在一天勞累之後。典型的心絞痛常在相似的條件下發生。但有時同樣的勞力只有在早晨而不是在下午引起心絞痛,提示與晨間痛閾較低有關。
4.持續時間
疼痛出現後常逐步加重,然後在3~5分鐘內逐漸消失,一般在停止原來誘發症狀的活動後即緩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幾分鐘內使之緩解。可數天或數星期發作一次,也可一日內發作多次。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魅力無窮,搜狐,2022-11-20
- ↑ 詩酒趁年華 | 品中國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