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穆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穆崇
 北魏王朝开国功臣

本 姓 :丘穆陵氏

民 族 :鲜卑族

爵 位 :宜都公

官 职 :太尉兼侍中、征虏将军等

谥 号 :丁

出 生 地 :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406年

主要成就 :护佑拓跋珪

穆崇(?~406年),本姓丘穆陵氏,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王朝开国功臣。

  • 机敏果断,善于言辩,少以偷窃为业。后来,追随并侍奉拓跋珪
  • 拓跋珪自称魏王,以为征虏将军、散骑常侍。率军援助洛阳,拜豫州刺史,累迁太尉,封宜都公。
  • 北魏建国后,参与卫王拓跋仪谋反。道武帝念及功劳,秘而不宣。
  • 天赐三年(公元406年),病逝,谥号丁公,配享太庙。

人物生平

效忠拓跋

  • 穆崇的先祖在拓跋力微(北魏神元帝)、拓跋猗迤(又作拓跋猗陁,北魏桓帝)、拓跋猗卢(北魏穆帝)时期就世代效力于鲜卑拓跋氏。 [1]
  • 穆崇为人机敏果断,善于言辩,他年少的时候曾经以劫掠,偷窃为业。
  • 公元376年(前秦建元十二年、东晋太元元年),前秦天王苻坚派遣大军北进大漠,灭了拓跋氏的代国,拓跋部王子拓跋珪随母亲贺氏托庇于匈奴独孤部首领刘库仁。拓跋珪定居独孤部时期,穆崇不忘旧主,经常来拜见拓跋珪,并供给各种物品,尽心尽力无人能比。[2]

两次救主

  • 公元385年(东晋太元十一年),刘库仁之子刘显接掌独孤部,刘显为了防止拓跋氏复兴,决定杀掉拓跋珪,他和弟弟刘亢泥、谋士梁眷密议,亲率匈奴骑兵队赶往拓跋珪放牧的七介山,袭杀拓跋珪
  • 梁眷是拓跋郁律(北魏平文帝)的外孙,他暗中派遣穆崇密报拓跋珪。临行之前,梁眷对穆崇说:“刘显如果得知此事而拷问你,大丈夫当舍身取义,虽刀割剑剐,也不要泄露。”接着梁眷又将爱妻及所乘良马托付给穆崇,说:“你骑上我的骏马,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一旦事情泄露,我就靠这来洗刷自己了。”
  • 穆崇将刘显的阴谋密报拓跋珪后,拓跋珪连夜逃奔贺兰部,刘显从七介山无功而返之后,果然怀疑是梁眷泄露了他的阴谋,打算囚禁梁眷。
  • 穆崇知道此事之后,就故意放风说:“梁眷不顾恩义,与刘显狼狈为奸,如今我抢了他的爱妻和宝马,足以雪恨。”刘显闻知,便不再怀疑梁眷。
  • 公元386年2月20日(北魏登国元年正月六日),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同年四月,改称魏王。拓跋部重新崛起于大漠。
  • 刘显为了从内部分裂拓跋部,派弟弟刘亢泥出使山西的西燕国,迎立老什翼犍所剩的唯一一个儿子、拓跋珪的叔父拓跋窟咄,随后刘显尽起独孤部兵马护送拓跋窟咄回盛乐争夺王位,魏国诸部骚动,人心顾望。拓跋珪的左右侍从于桓兄弟与莫那娄等八家部落首领密谋抓捕拓跋珪,迎接拓跋窟咄。
  • 于桓是穆崇的外甥,他拉拢穆崇参加叛乱,他对穆崇说:“而今拓跋窟咄已被迎立为王,众人纷纷归附,到手的富贵不可以失掉,愿舅父能与我们共图大事。”
  • 然而穆崇不为所动,将他们的阴谋连夜报告了拓跋珪。拓跋珪马上诛杀了于桓等人,随后带领部众向北越过阴山,再次投奔贺兰部,脱离险境。穆崇也因此更加受到拓跋珪的宠信。[3]

南征北战

  • 拓跋珪为魏王时,拜穆崇为征虏将军。穆崇跟随拓跋珪平定中原之后,又被封为历阳公,担任散骑常侍。后升任太尉,兼任侍中,迁封安邑公。后又跟随拓跋珪征讨高车诸部落,大胜而归。
  • 公元399年(北魏天兴二年、东晋隆安三年),后秦皇帝姚兴围攻东晋的洛阳城,东晋洛阳守将辛恭靖向北魏求救,八月,拓跋珪派穆崇率六千骑兵增援洛阳。但穆崇率领的北魏援军还没到,洛阳城被后秦军攻破了,辛恭靖战败被俘,拓跋珪下诏命穆崇镇守野王(今河南沁阳),任豫州刺史,统辖所率兵马。公元398年(北魏天兴元年)又调回朝中任太尉,迁封宜都公。[4]

参与叛乱

  • 公元398年(北魏皇始三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同年十二月二日(公元399年1月24日),改元天兴,即皇帝位。
  • 拓跋珪称帝之后,一直忠心耿耿的穆崇却参与到了卫王拓跋仪的谋反行动之中,他们策划发动宫廷政变,埋伏武士伏击拓跋珪。埋伏的武士已经各就各位时,拓跋珪突然召见穆崇的儿子穆遂留。穆遂留正手握钢刀和死士们藏在一处,闻诏大惊失色,以为刺杀行动暴露,跳墙而出,一五一十向拓跋珪坦白。拓跋珪念及拓跋仪、穆崇的功劳,宽恕了他们,并对这次未遂政变秘而不宣。
  • 公元406年(北魏天赐三年),穆崇逝世。等到相关官员奏议穆崇谥号的时候,拓跋珪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看到称不能有始有终地坚守节义为“丁”,拓跋珪说:“这个就很恰当。”于是确定穆崇的谥号为“丁公”。 [5]

后世地位

  • 孝文帝太和年间,追封功臣,穆崇的灵位被配祭太庙。 [6]
  •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汉化,鲜卑族的丘穆陵氏改为穆姓,成为河南望族,是中国穆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穆氏宗族的三大楹联中,有一幅是:五王世袭;四子成名。上联典指穆崇(穆崇死后,他的子孙后代穆观,穆寿,穆平国,穆罴,五世袭封宜都王,故号穆氏五王。),下联典指唐代河内人(曾撰写家令训子,为人称道,四个儿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都成名。)


人物轶事

  • 当初,拓跋珪躲避窟咄之难时,曾派穆崇回去访察民情。穆崇夜至民间,将坐骑留给随从,微服潜入营地。恰巧营地中生有篝火,借着火光被舂米的妇人认出,敌兵全被惊起。穆崇寻随从不到,只好躲藏在土坑中,等到机会才偷了匹马逃走。宿营于大泽岸边,遇到一只白狼向他嚎叫,穆崇顿时醒悟,骑马随白狼而去。刚刚离去,敌人的追兵就已到达,因为白狼引路,穆崇才幸免于难。拓跋珪听说这件事之后十分惊异,命穆崇为白狼设立神位,子孙世代供奉。[7]

人物评价

  • 《魏书》:“穆崇夙奉龙颜,早著诚节,遂膺宠眷,位极台鼎;至乃身豫逆谋,卒蒙全护,明主之于劳臣,不亦厚矣!从享庙庭,抑亦尚功之义。”
  • 《北史》:“穆崇夙奉龙颜,早著诚款,遂膺宠眷,位极台司。至乃身豫逆谋,卒蒙全护,从享于庙,抑亦尚功。世载公卿,弈弈青紫,盛矣!”

史籍记载

  • 《魏书》
  • 《北史》
  • 《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1.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
  2.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
  3.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崇乃夜告太祖。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崇甚见宠待。
  4.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还。姚兴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太祖遣崇六千骑赴之。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除豫州刺史,仍本将军。徵为太尉,又徙宜都公。
  5.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天赐三年薨。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谥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乃谥曰丁公。
  6.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太和中,追录功臣,以崇配飨。
  7.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太祖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