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诗话(张成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立冬诗话》是中国当代作家张成彬的散文。
作品欣赏
立冬诗话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确定依据,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从立冬开始,时令进入冬天。立冬,曾引发了古代诗人们的无限感慨和诗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篇。
“诗仙”李白对季节的变迁总是如此敏感,他的《立冬》诗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寒炉中温起一壶美酒,边取暖边饮酒驱寒,醉眼蒙眬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细读之,浪漫之情跃于笔端,尤其是最后两句,想象奇丽大胆。从诗句,我们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立冬日气温要比我们现在低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这是南宋着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立冬》诗。开头两句用夸张的比喻来写诗人的生活处境:简陋的屋子小得只能容下膝盖,墙低矮得只有肩那么高。“授衣月”在古代指该准备御寒衣服的九月,意即“立冬之时”。寒冬来临之季,炉炭得寸积,“布被棉”还得“铢称”,可见处境之艰难。寸积铢累意为点点滴滴地积累,寸和铢都是古代最小的计量单位。读到此,心酸之情油然而生。但最后两句,却忽然来了个大转弯,陆游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苦闷,而是欣然地接受。从这首诗中依然能看出诗人饱经生活苦难后的宽广胸怀。陆游很爱国,爱国自然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此亦可从诗中略知一二。
立冬日正处于秋末,所以黄花落叶之景犹在,故而诗人多有提及。元朝陆文圭《立冬》写道:“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黄花带露,红叶飘飞,村歌互答,闲情高卧,实在是一番妙不可言的景象。而明人王稚登的《立冬》诗,则意味深重:“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可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立冬这晚已比昨宵冷多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因冷更盼家的温暖,却唯有禅月相伴,触景生情,望月怀远,其情切切,读来颇有感叹人生的意味。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这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的《立冬》。仇远是陶渊明一样厌倦于官场的黑暗,而寄情于山水的典型中国士大夫文人。这首立冬诗是诗人五十八岁罢官后,游玩山水中所作。诗人登至山顶盘腿而歇,只见奇峰浩荡,而初冬的细雨早已打湿了毯子。后两句指这个冬天来得早,腿上穿的粗布还未添上温暖的棉絮。“布褐”在古代指粗布褐衣,与襦衣同为贫贱庶人所服者为褐衣。襦衣长至膝,褐衣也差不多。由此可见诗人罢官后的庶民生活是多么的窘困,读来不免让人感到一股初冬的寒意。
立冬时节,品读这些千姿百态、千愁万绪的“立冬”诗,感受穿越时光的“立冬”,分明感到有一股寒意从字里行间向我袭来。
作者简介
张成彬,必读社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