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9月19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9日) |
童心大 | |
---|---|
国籍 | 宋朝 |
别名 | 字本原,号梁仁 |
知名作品 |
|
童心大(1182-1259),字本原,号梁仁,义乌稠城西门人。邑儒杨忱中弟子,授竹山县令,劝农兴学,有惠政。擢安定知府,因平乱寇以身殉国。
幼年经历
童必大幼时因家贫而失学。西门陈姓宗祠里有个塾师见他生得聪明伶俐,就免费收为弟子。他一边给塾师做点杂活,一边跟塾师学些文化。除了熟读《诗经》之外,还听塾师讲了宗泽、岳飞率军抗金的故事。受民族英雄事迹的熏陶,他从小就立下了救亡图存的决心。
个人经历
宋庆元六年(1200),童必大进入县学为邑庠生。后随杨忱中研习《十三经注疏》,颇知韬略。嘉定十五年(1222),得中进士,授职竹山(今湖北省西北部)县令。
宋自靖康之难,金兵入侵,康王赵构南渡以来,广大人民在战乱中过着啼饥号寒、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穷乡僻壤的竹山县曾经几度遭受金兵劫掠,童必大到任所见满目荒凉,所闻百姓叫苦连天。宝庆三年(1227),宋理宗颁诏各州、郡、县长吏劝民从事农桑。童必大到任后立即告示城乡:凡垦荒一亩,县衙供给种子一斗,垦荒十亩,供种子一石外还另有奖励。他同时还劝导农民栽桑养蚕,改良土壤。竹山县在童必大的奖励农桑政策鼓励下,开垦荒地数万亩。广大民众早出晚归,精耕细作,收成颇丰,自此百姓都过上了衣可御寒、食能饱腹的安居乐业生活。
竹山县是渚河源头,县内河长近百里。秋冬时节河水干涸,而一开春又淫雨绵绵泛滥成灾,老百姓都说这是龙王作怪。因此竹山县民每逢农历七月半就举办龙王庙会。童必大身为县令也入乡随俗,他在庙会时与各都图坊隅保证磋商治理渚河方案。在童必大筹划下,将河床分成数十段,按都隅分摊,实行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施工时先疏浚河道,再驳土砌砌,蓄水拦洪。分段建造滚水坝、蓄水闸等水利工程。这样一来,渚河可以常年蓄水灌溉农田。当时江南灾荒频仍,民不聊生。朝廷数出丰储仓米赈济灾民,而竹山县却连年丰收,没有动过--粒库粮。
童必大还利用文庙创办县学,招收贫家子弟入学读书。在文庙前的"万世师表"牌坊右侧,经童必大倡议兴建厂一座七层楼阁式的文峰塔,每层塔楼之内分别收藏经书典籍。文峰塔建成之时,童必大亲自撰写了《竹山文峰塔记)),说明此塔乃为文而建,与佛家的宝塔不同。佛家宝塔内藏佛经,而文峰塔内藏《四书》、《五经》。祭塔之日,观者如潮,城乡之间,众门皆碑,皆称童必大是竹山的真正父母官。
嘉熙元年(1237),因童必大任竹山县令政绩卓著,擢升为安定知府(府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县,辖今甘肃、宁夏部分县市)。到任之后,为了解民情,童必大轻装简从,迎着大漠寒风,踏着胡地飞雪,风尘仆仆巡视管辖之地,倾听民声,熟悉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各民族之间睦邻友好及矛盾纠葛诸情。
蒙古灭金以后,就把南宋作为并吞的目标。端平元年(1234),蒙古兵分三路伐宋。安定府不是前线,虽不患外侮但患内扰。这里汉族、苗族、回族、侗族杂居,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很激烈。童必大到任不久就发生了一起苗民骚扰事件。童必大亲率官兵剿捕,抓住了几个首领,但不加杀戮,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回去说服苗民,苗民聚众骚扰得以平息。
端平三年(1236),南安县发生了侗族边民骚扰事件。侗族人世居山峦,骁勇强悍,他们和苗族头人联合为乱。开庆元年(1259)九月,数千名侗、苗、回民在各族头人率领下攻城略地,从泾川、镇原集合后围攻安定府。童必大时已77岁,还是亲率府兵出城迎战。部将劝说:"大人年迈,在后督阵吧,让末将前去拼杀斗阵。"童必大说:"生死有命,统兵者当身先士卒。"说罢拍马挺枪冲出府城。府兵随后拥上与乱民格斗拼杀。童必大老当益壮在马上奋敌六人。正杀得你死我活难解难分之际,想不到战马被砍伤了后脚,战马一声长嘶,后蹄腾空跃起,马背上的童必大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被马前的乱民乘势一刀,砍断头颈,部将和府兵奋力冲杀,抢回童必大的尸体。时为开庆元年(1259)九月二十九日。
安定府披孝举哀,用香樟木给童必大雕刻厂一个人头与尸体一起人碱。随后护送灵柩凹原籍。
此时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任义乌县令,闻知童必大灵枢回籍,身穿丧服,率衙役到驿亭扶枢回到稠城西门,在城西童山踏勘选址安葬。
清雍正五年,童必大人祀县忠孝义祠。
后人因其忠义,多有诗赞。商歼孙诗云:莅言已著龚黄绩,临难还成张许仁。文章饰治只余事,节义如公复几人。
许复道诗云:承平脱仕亦何难,遇变谁当虎豹关。血战孤城身死义,忠魂凛凛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