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子(凌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竹子》中国当代作家凌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竹子

在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驱车回到了乡下老家,给母亲祝寿来了。走近村子,那清水塘边人家的竹子,迎着秋风摇曳,没有叶落枯黄之感,依然翠绿。

自儿时我就与竹子“交友”,几个小伙伴经常钻进村头人家的那片竹林里捉起迷藏来,用竹叶做着口哨模仿小鸟的叫声。有时候放学回家,跑到竹林里扳倒一棵竹子拿回家,用作钓鱼竿,到门前的清水塘垂钓。竹子与我有缘,也有时与我为“敌”。我那时很贪玩,夏天常跑到清水塘里洗澡。父亲知道了,怕我出危险,就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梢,一下下打在我屁股上,经受一次教训。我很恨村前人家的那片竹林,心想如果没有竹子,父亲也不会拿它作为惩罚我的“工具”。

竹子往往被人们寄予吉祥。记得乡下人家搬迁新居时,总要肩头扛上一棵长长的竹子,有步步高升之意。城里读书人也很喜欢竹子,布置的书房里也总要挂一幅竹子的字画,显得文静高雅。自古有不少文人寄情于竹子,或抒怀,或言志。如,清代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咏竹“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里看。”竹子还有一种气节,就是不管风吹雨打、酷暑严寒,它始终生命坚强,刚正不阿,保持翠绿。

人们还把竹子作为清廉的象征。自古有为官者“君当如竹,清廉修身”,以有竹子的品格而自豪;同时也为人所称颂。如,元代杨载在《题墨竹》中赞叹道“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岩谷间,有此凌云气。”竹子也往往成为“明志持家”的家训比喻,记得上初中时,父亲曾指着门前的竹子告诫我们“要学竹子一样,穷不失志,富不癫狂。”母亲生日这天,在京城创业的妹妹弟弟都赶回家为老人祝寿。母亲当着我们的面,同样指着门前的一片竹林,似乎重复着当年父亲的那番话。此时,我们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在愈来愈好的日子里,愈须谦虚、低调、俭朴。

我爱竹子,更爱秋阳下的竹子……[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