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湾大义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湾大义宫
图片来自mimihan

竹湾大义宫,亦作竹篙湾大义宫(Tik-ko-uân Tuā-gī King),古称纳宫四合宫三合宫大义宫碑文与当地媒体悉载“四合宫”,唯《台湾地名辞书(卷六)澎湖县》另作“三合宫”,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庙宇,竹湾村地方公庙,主祀南天文衡圣帝关公,开基温府王爷天上圣母(妈祖)[1],法师流派为“普庵派”。

全台湾唯一合法饲养海龟的庙宇。

沿革介绍

大义宫历史最初追溯四百年前(明朝末年),当时庙宇兴建在西屿乡东北临港处,此处因内湾海水平静,港湾东北有丘陵做屏障,且竹林丛生、生机盎然,来自福建金门的先民称作“竹篙湾”(Tik-ko-uan,竹湾村旧名),并长久定居。约莫于同治元年(1862年)与邻近村落合盖庙宇,时称“纳宫”,即大义宫之前身,并做邻近横礁合界小门共计四处聚落的公庙,故又称“四合宫”。

后因横礁、合界、小门三地各自发展蓬勃,三处居民有感来往竹篙湾路途遥远、甚为不便,便陆续于自家村落起建宫庙,竹篙湾公庙也借机自行独立,在日治时期明治42年(1909年)迁建今址,当时主祀神明为温府王爷。大正11年(1922年)扩建庙宇,增祀文衡圣帝关公,信众仰慕关公一生行迹高义,奉为主神,改称“大义宫”,沿用迄今。

在迁建之前的明治37年(即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大义宫开办鸾堂“得善堂”,农历初三、十六、廿九扶乩济民、为苍生解惑,迄今已有一百二十馀年历史,并于一九Ο九年已酉年,请旨著造“省悟新篇”济世劝善,历经百馀年后,于民国一Ο八年,再著造“省悟觉迷金篇”。

民国62年(1973年)竹湾大义宫重建庙身,筹资新台币1600万元,民国72年(1983年)竣工。此次翻修规模宏大,不仅在大义宫前雕作关公坐骑赤兔马及其马伕巨像,并在门口左右两侧竖立关平周仓的雕像,外观巍然阙伟,以期吸引旅人目光,前往大义宫朝圣。民国75年(1986年),庙方斥资180万兴建莲花洞,洞内布满珊瑚莲花等奇石、鲸鱼骨的装饰,并于殿内地下室饲养绿蠵龟赤蠵龟玳瑁等野生动物,顺利成为万众瞩目的观光景点,不料却于近年引起动保团体“虐待动物”的批评。

海龟争议

竹湾大义宫在民国78年(1989年)颁布“野生动物保育法”之前的民国68年(1976年)间便有饲养野生海龟的说法[2],原本系养在户外的半月池内[3],当民国75年(1986年)大义宫大举翻修时[4],才将海龟移往地下室的水池,当时饲有5只绿蠵龟、1只赤蠵龟、3只玳瑁,共计9只海龟,陆陆续续生病死亡替换,至少有18只海龟的饲养纪录;综观自民国86年(1997年)统计纪录,对于寿命平均达百年的海龟而言,大义宫海龟平均每三年死一只,并不寻常。在动保法已颁布之后的民国86年(1997年),也曾发生过大义宫负责人违法购龟,后被民众举报,移送法办之情事。

参考文献

  1. 大义宫. 澎湖国家风景区. [201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Chinese (Taiwan)). 
  2. 姚, 崇仁. 〈澎湖大义宫养海龟 狭窄环境引发反弹〉. 台湾动物新闻网. 2018-06-29 [2019-06-11] (Chinese (Taiwan)). 
  3.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3的引用提供文字
  4.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2的引用提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