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
本名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日期 1935年10月3日-1936年5月 地点 埃塞俄比亚 结果 意大利王国决定性胜利 领土变更 埃塞俄比亚 |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是由意大利王国于1935年10月3日发起的入侵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军事行动。 [1]
简介
意大利王国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突为借口,拒绝埃塞俄比亚的所有和解请求,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战争一共进行了约7个月,以埃塞俄比亚被军事占领及并入意属东非告终。
由于意大利相对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并且违反了于1925年签署的《日内瓦协议》使用芥子毒气,埃塞俄比亚军队迅速溃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于1936年5月5日被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5月7日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帝国使之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起因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希望扩张领土,独霸地中海,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阿比西尼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
法国当时急于拉拢意大利对抗德国,对侵略计划采取纵容的态度,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了《意法协定》。而英国则担心意大利此举可能动摇其在东非、埃及和苏丹的统治,所以起初持反对态度。但最后英国认为和意大利开战的风险太大并认为牺牲阿比西尼亚可以令墨索里尼不和德国结盟,最终给意大利暗示,不会干预侵略行动。
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
经过
意大利入侵独立的非洲王国阿比西尼亚,以东北非意军总司令E.德博诺将军为总指挥,分北、中、南三路进攻埃塞俄比亚,其中北路军为主力。同年11月16日由P.巴多利奥接任元帅。埃军总数约450,000人—500,000人。虽然已经不如第一次入侵时辉煌,但是埃塞俄比亚军的人数仍然具有规模,对保卫国家的意志与传统仍然相当坚决,比起其他非洲国家仍然有不错的军事实力,并不像坊间谣传的一样落后;但开战后,埃军仍然无力阻挡装备与素质相对先进精良的意大利部队。5月5日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日墨索里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亚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
结果
1936年5月在经过一场长达7个月的战役之后,阿比西尼亚被征服,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国。英法操纵国联对意经济制裁,但拒绝实施两项重要措施,即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
影响
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占领,至1941年,埃塞俄比亚和盟军共同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埃塞俄比亚才恢复独立。
参考来源
- ↑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马蜂窝,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