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杯

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1]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于1953年3月19日 美国洛杉矶的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和 美国纽约的NBC国际剧院(NBC International Theatre)同时进行。 主持人分别是鲍勃·霍普(Bob Hope)和康拉德·纳格尔(Conrad Nagel )(纽约现场) 。
该届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和纽约两个地点同时进行,是第一次通过电视转播颁奖典礼。开创了此后历届电视转播的先河。此次典礼的召开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更加加深了世界各国电影创作者之间彼此的交流与沟通,推动世界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获奖和提名名单

奖项设置 获奖作品、人物 提名作品、人物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戏王之王/大马戏团》《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正午》《High Noon》、《劫后英雄传》《Ivanhoe》、《青楼情孽/红磨坊》《Moulin Rouge》、《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The Quiet Man》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贾利·古柏 / Gary Cooper 《High Noon》 贾利·古柏没有出席颁奖典礼,由约翰·韦恩(John Wayne)代替他领奖。、马龙·白兰度《萨巴达传》/ Marlon Brando 《Viva Zapata!》、柯克·道格拉斯《玉女奇遇/玉女奇男》/ Kirk Douglas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乔斯·费雷《青楼情孽/红磨坊》/ Jose Ferrer 《Moulin Rouge》、亚历克·吉尼斯《拉凡德山的暴徒》/ Alec Guinness 《The Lavender Hill Mob》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雪莉·布思《兰闺春怨》/ Shirley Booth 《Come Back, Little Sheba》 琼·克劳馥《惊惧骤起》/ Joan Crawford 《Sudden Fear》、贝蒂·戴维丝《昨日星尘》/ Bette Davis 《The Star》、朱丽·哈里斯《婚礼的参加者/花烛之夜》/ Julie Harris 《The Member of the Wedding》、苏姗·海华德《情泪心声》/ Susan Hayward 《With a Song in My Heart》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安东尼·奎恩《萨巴达传》/ Anthony Quinn 《Viva Zapata!》 安东尼·奎恩没有出席颁奖典礼,他的妻子凯瑟琳·德米勒(Katherine DeMille)替他领奖。 理查德·伯顿《断肠花》/ Richard Burton 《My Cousin Rachel》、阿瑟·亨尼卡特《峰火弥天》/ Arthur Hunnicutt 《The Big Sky》、维克托·麦克拉格伦《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 Victor McLaglen 《The Quiet Man》、杰克·帕兰斯《惊惧骤起》/ Jack Palance 《Sudden Fear》
最佳女配角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格洛丽娅·格雷厄姆《玉女奇遇/玉女奇男》/ Gloria Grahame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琼·哈根《雨中曲》/ Jean Hagen 《Singin' in the Rain》、科莱特·马尔尚《青楼情孽/红磨坊》/ Colette Marchand 《Moulin Rouge》、特丽·摩尔《兰闺春怨》/ Terry Moore 《Come Back, Little Sheba》、塞尔马·里特《情泪心声》/ Thelma Ritter 《With a Song in My Heart》
最佳导演Best Director 约翰·福特《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 John Ford 《The Quiet Man》 约瑟夫·曼凯维奇《五指间谍网》/ Joseph L. Mankiewicz 《Five Fingers》、塞西尔·戴米尔《戏王之王/大马戏团》/ Cecil B. DeMille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弗雷德·齐纳曼《正午》/ Fred Zinnemann 《High Noon》、约翰·休斯顿《青楼情孽/红磨坊》/ John Huston 《Moulin Rouge》
最佳剧本Best Writing, Screenplay 《玉女奇遇/玉女奇男》《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五指间谍网》《Five Fingers》、《正午》《High Noon》、《白衣男子》《The Man in the White Suit》、《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The Quiet Man》
最佳电影故事Best Writing, Motion Picture Story 《戏王之王/大马戏团》《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我的儿子乔尼》《My Son John》、《狭窄边缘》《The Narrow Margin》、《圣路易斯的骄傲》《The Pride of St. Louis》、《狙击手》《The Sniper》
最佳故事和剧本Best Writing, Story and Screenplay 《拉凡德山的暴徒》《The Lavender Hill Mob》 《原子城》《The Atomic City》、《一飞冲天》《Breaking the Sound Barrier》、《帕特和麦克/不是冤家不聚头》《Pat and Mike》、《萨巴达传》《Viva Zapata!》
最佳摄影 (彩色)Best Cinematography, Color 《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The Quiet Man》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安徒生传》《Hans Christian Andersen》、《劫后英雄传》《Ivanhoe》、《出水芙蓉》《Million Dollar Mermaid》、《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最佳摄影 (黑白片) Best Cinematography, Black-and-White 《玉女奇遇/玉女奇男》《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峰火弥天》《The Big Sky》、《断肠花》《My Cousin Rachel》、《纳瓦伙族印第安人》《Navajo》、《惊惧骤起》《Sudden Fear》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Color 《青楼情孽/红磨坊》《Moulin Rouge》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安徒生传》《Hans Christian Andersen》、《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The Quiet Man》、《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片)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Black-and-White 《玉女奇遇/玉女奇男》《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嘉丽妹妹》《Carrie》、《断肠花》《My Cousin Rachel》、《罗生门》 《罗生门/Rashomon》、《萨巴达传》《Viva Zapata!》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Best Costume Design, Black-and-White 《玉女奇遇/玉女奇男》《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谍网妖姬》 《Affair in Trinidad》、《嘉丽妹妹》《Carrie》、《断肠花》《My Cousin Rachel》、《惊惧骤起》《Sudden Fear》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Best Costume Design, Color 《青楼情孽/红磨坊》《Moulin Rouge》 《戏王之王/大马戏团》《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安徒生传》《Hans Christian Andersen》、《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情泪心声》《With a Song in My Heart》
最佳录音Best Sound, Recording 《一飞冲天》《Breaking the Sound Barrier》 《青楼情孽/红磨坊》《Moulin Rouge》《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安徒生传》《Hans Christian Andersen》、《协助者》《The Promoter》、《蓬门今始为君开/平静的人》《The Quiet Man》、《情泪心声》《With a Song in My Heart》
最佳电影剪辑Best Film Editing 《正午》《High Noon》 《青楼情孽/红磨坊》《Moulin Rouge》《兰闺春怨》《Come Back, Little Sheba》、《王牌飞行员》《Flat Top》、《戏王之王/大马戏团》《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青楼情孽/红磨坊》《Moulin Rouge》
最佳特技效果Best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怒海雄风》 《Plymouth Adventure》
最佳原创歌曲Best Music, Original Song "High Noon (Do Not Forsake Me, Oh My Darlin')"《正午》/ "High Noon (Do Not Forsake Me, Oh My Darlin')" from 《High Noon》 "Am I in Love"《脂粉双枪侠之子》/ "Am I in Love" from 《Son of Paleface、"Because You're Mine"《金缕情歌》/ "Because You're Mine" from 《Because You're Mine》、"Thumbelina"《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安徒生传》/ "Thumbelina" from 《Hans Christian Andersen》、"Zing a Little Zong"《就是为你》/ "Zing a Little Zong" from 《Just for You》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Best Music, Scoring of a Musical Picture 《情泪心声》《With a Song in My Heart》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安徒生传》《Hans Christian Andersen》、《粉黛倾城》《The Jazz Singer》、《传播媒介》《The Medium》、《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Best Music, Scoring of a Dramatic or Comedy Picture 《正午》《High Noon》 《劫后英雄传》《Ivanhoe》、《天使显灵》《Miracle of Fatima》、《小偷》《The Thief》、《萨巴达传》《Viva Zapata!》
最佳短片(二本)Best Short Subject, Two-reel 《水鸟》《Water Birds》 《时光之桥》《Bridge of Time》、《魔鬼带走我们》《Devil Take Us》、《她突然离去了》《Thar She Blows!》
最佳短片(一本)Best Short Subject, One-reel 《窗口的光线:维米尔的绘画艺术》《Light in the Window: The Art of Vermeer》 《马鞍上的运动员》《Athletes of the Saddle》、《沙漠杀手》《Desert Killer》、《邻居们》《Neighbours》、《皇家苏格兰》《Royal Scotland》
最佳动画短片Best Short Subject, Cartoons 《约翰老鼠》《Johann Mouse》 《小约翰尼喷射器》《Little Johnny Jet》、《麦德兰》《Madeline》、《粉红色和蓝色布鲁斯》《Pink and Blue Blues》、《交通罗曼史》《Romance of Transportation》
最佳纪录短片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s 《邻居们》《Neighbours》 《魔鬼带走我们》《Devil Take Us》、《花园里的蜘蛛》《The Garden Spider/Epeira Diadema》、《活人》《Man Alive!》
最佳纪录长片Best Documentary, Features 《海底迷城》《The Sea around Us》 《骗子》《The Hoaxters》、《纳瓦伙族印第安人》《Navajo》

其他奖项

荣誉奖

授予设计米契尔摄影机的乔治.艾尔弗里德.米契尔

授予长期以来对电影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制片家约瑟夫.申克

授予喜剧大师和优秀公民哈罗德.罗埃德

授予给全世界以欢笑,对电影业辛勤服务,对美国忠诚的

演员鲍勃.霍普

授予1952年美国公映的最佳外国语影片《被禁止的游戏》(法国)

1952年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西席.地密尔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金像奖座)

授予采用伊斯曼彩色底片和伊斯曼彩色印片的伊斯曼.柯达公司

授予采用恩斯戈彩色底片和恩斯戈彩色印片的通用安尼林电影公司恩斯戈公司

二等奖(奖章)

授予改进白炽光下进行采色电影摄影方法的特艺彩电影公司

三等奖(奖状)

授予米高梅制片厂放映与技术工程等部门

授予照相研究所等

最佳男主角

賈利·古柏Gary Cooper,1901年5月7日-1961年5月13日) 加里·库珀(1901年5月7日-1961年5月13日),美国演艺界一颗耀眼的明星。1901年5月7日,古柏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海伦娜市,原名弗兰克·詹姆斯·库珀。父母都是英国移民,父亲曾经营牧场,还担任过蒙大拿州高级法院的法官。

简介

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的古柏经常在父亲的牧场参加劳动,过着"马背上的生活"。艰苦而充满活力的牧场生活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而且对他以后的演艺生涯也大有裨益。

古柏涉足演艺界,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的巧合使然。后来,碰到科林斯则使他得遇"伯乐"。

初涉演艺

1926年,库珀幸运地结识了演员经纪人南·科林斯女士。她慧眼识珠,对库珀的形象和天赋极为赏识,为古柏制作了许多能够突出表现其本人特点和优势的样片,大力推给制片厂商,以供参考。同时,科林斯对古柏怀有慈母般的感情,甚至以自己家乡小镇的名字为其改名,建议他叫"贾利·古柏"。因为在当时,演艺界已经有两个演员名字也叫"弗兰克·古柏"。就这样,弗兰克·古柏变成了贾利·古柏,令古柏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了带给他辉煌、伴随他一生的名字。正是由于科林斯的鼎力相助,使初出茅庐的古柏在好莱坞的茫茫人海中得以站住脚跟,而且在一些导演心目中"挂了号",以致后来出演了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荒塞惊鸿》。

成名

虽然说许多偶然为库珀步入影坛创造了机遇,但是有声电影对于无声电影的必然替代,则为古柏提供了更大限度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作为跨越无声、有声两个电影时代的演员,古柏在无声片时代就已经拍摄了《宅》、《狼之歌》等十几部影片。但由于时代所限,他始终无法全面、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到1928年中期,有声电影逐渐发展完善起来,这为古柏带来了好运气。他自己主演的第一部有声影片是《牧地情花》,由于在影片中他吐字清晰、嗓音浑厚,因而深受观众喜爱。这部影片也成为他专演那些见义勇为的牛仔形象的开端。古柏独特的英俊形象配上优雅的绅士风度,开始深深地印入观众的脑海里:他身材高大,双臂修长,颇具骑士风范,而且微笑时嘴角就会露出小酒涡,再加上那双总是泛着温柔之光的蓝色眼睛,更让人过目不忘

主演片型

20世纪30年代,库珀主演了一批描写下层社会的普通人(士兵、牛仔、工人)与被凌辱的女性(夜总会歌女、舞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他扮演的角色总是以自己真挚的情怀去感化那些经历坎坷的女子,给她们以极大的精神慰藉。其中最成功的影片有《摩洛哥》《十字街头》、《牛郎得意缘》、《风尘奇女》、《战地情天》等。尤其是1930年,古柏与女影星玛琳·黛德丽联袂主演的影片《摩洛哥》大获成功,使其声名更振,他的演艺生涯也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到30年代中期,古柏已成为好莱坞最负盛名的演员之一。除了继续拍爱情片之外,他还逐渐拓宽戏路,拍摄了大量其他题材的影片,如童话片《爱丽丝漫游仙境记》、喜剧片《活财神》、《欲望》、《第八夫人》、《牛郎织女》,战争片《战地英魂》、《日月同光》、《孤军血战记》,传记片《马可·波罗》,西部片《乱世英杰》、《草莽英雄》,晚年同奥黛丽.赫本主演的《黄昏之恋》等。

顶峰时期

1936--1946年这10年,可谓加里·库珀的顶峰时期。他驰骋影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936年,由哥伦比亚公司投拍、费兰克·卡普拉执导的《富贵浮云》风靡美国,影片中贾利·古柏扮演一位继承了巨额遗产仍保持质朴本色的乡村乐师。他扮演的人物不仅具有以往的表演特色,更赋予角色新的内涵:胸怀某种坚定的信念,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古柏因此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尽管没有获奖,但影片对美国电影及古柏本人今后的表演风格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进入40年代后,库珀的表演艺术日趋成熟,风格也更加鲜明突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是霍华德·霍克斯导演、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电影《约克军士》。在该片中,古柏扮演了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家喻户晓、素有"神枪手"之称的战斗英雄,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战中的老兵们认为他诠释的角色就仿佛是当年的英雄再现,他被授予"荣誉公民勋章",并因此登上了奥斯卡影帝的宝座。1942年2月,在好莱坞颁奖典礼上,他谦虚地致词说:"从影16年,我一直梦想着有今天,不过真正应该获奖的是阿尔文·约克军士"。说完,他就匆匆下台,竟把金像忘在台上,一时传为笑谈。古柏还因该片获得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演员奖、美国全国电影评议会最佳男演员奖、1998年入选美国电影学会"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

荣誉

奥斯卡提名

1942年,导演山姆·伍德拍摄影片《美国人的骄傲》,邀请古柏饰演一位棒球明星。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正当这位棒球明星赢得了"击球王"的美誉而前程似锦之时,不幸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麻痹症,不得不挥泪告别球场。影片结尾,他在扬基体育场举行告别比赛,球技发挥得淋漓尽致。比赛完毕,他摘下球帽,挥手向观众致意,然后黯然神伤地独自从阴暗的小门离去,直到走出很远,仍听见崇拜者的掌声和喝彩声经久不息。这一幕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为成功的经典场面之一,而这一角色也被公认为古柏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因此他第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1943年,山姆·伍德又拍摄了根据著名作家海明威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战地钟声》,这部影片的成功,使古柏第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1957年,古柏与导演威廉·惠勒最后一次合作影片《亲切的劝告》,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演员奖。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约克军曹》41岁

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正午》52岁

去世

1960年,库珀身患癌症。1961年5月18日,60岁生日后的第六天,也就是在古柏拍完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影片《第六年的疑案》后不久,便英雄般地离开了人世。在他去世的当天,戛纳电影节组委会立即增设了"加里·库珀"奖,以追悼并纪念这位好莱坞巨星。

是一位美國知名演員,曾經獲得5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總共奪得2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約克軍曹》與《日正當中》)與1次金球奬最佳男主角,他也在1961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被他的同事暱稱為「Coop」。

1999年時,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1名。除了《日正當中》的角色以外,古柏主演的《約克軍曹》、《洋基之光》中的盧·賈里格與威爾·肯,皆列入2003年的AFI百年百大英雄與惡魔的名單中。

最佳女主角

雪莉·布思照片來自imdb.com

雪莉·布思(英語:Shirley Booth,1898年8月30日-1992年10月16日), 美國女演員,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Shirley Booth,原名Thelma Booth Ford,(出生於 1898 年8月 30日, 美國 紐約,於1992年10月16日去世,北查塔姆,馬薩諸塞州),在戲劇和喜劇角色中同樣靈巧,誰獲得了三項托尼獎]],兩項 艾美獎和一項 奧斯卡獎

作為一名12歲的業餘女演員,Booth在“貓與金絲雀”(1923年)的地區戲劇製作中首次亮相,並於兩年後在地獄之鐘(1925年)首次亮相 百老匯,這部作品還以年輕的漢弗萊·鮑嘉為特色。她在百老彙和股票公司擔任小角色,然後在“ 三人騎馬”(1935年)中首次獲得百老匯成功。Booth逐漸成為百老匯最優秀女演員之一,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出現在40多場劇中,包括Excursion(1937),The Philadelphia Story(1939),My Sister Eileen(1940),明天世界(1943年)和好萊塢P]]inafore(1945年)。1949年,她獲得了她的第一個Tony 再見 托尼獎,1949年獲得了她的第一個托尼獎,第二個托尼獎獲得了她的標誌性角色,即威廉英格的回歸中的邋Woman家庭主婦蘿拉,小謝巴。她接下來在布魯克林的A Tree Grows音樂版(1951年)中獲得了高度讚揚的表演,並在兩個賽季之後為杜鵑時代(1953年)贏得了她的最終托尼獎。

布斯的電影生涯僅限於1952年至1958年間製作的五部電影; 其中兩個是值得注意的。對於她的銀幕處女作,她重提蘿拉在屏幕上的角色適應的回來,小巴(1952年),並榮獲最佳女主角獎的奧斯卡獎。她的另一個令人難忘的屏幕表現就像多莉·列維在電影版Thornton Wilder的舞台劇中一樣Matchmaker(1958),音樂劇Hello,Dolly!是基於。雖然這部電影和Booth的表演很受歡迎,但這是她在大銀幕上的最後一次亮相。

在20世紀60年代,Booth在電視情景喜劇中描繪了霸氣但可愛的女傭Hazel Burke,從而實現了她的聲譽。 黑茲爾(1961-66)。批評者抱怨說,她的技能的女演員在如此卑微的車輛中沒有任何生意,但這個角色成功地使Booth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並贏得了她的兩個艾美獎。在取消這一系列劇後,她出演了阿曼達·溫菲爾德(Amanda Wingfield),負責電視製作田納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動物園”(The Glass Menagerie,1966)。她出演了另一部短片情景喜劇(A Touch of Grace,1973),並在她退休前的最後一場表演中,為動畫電視特別節目“沒有聖誕老人的一年”(1974年)中的聖誕老人夫人提供了聲音[2]

得獎紀錄

  • 1953 第7屆 坎城影展 特別表揚獎 《蘭閨春怨》
  • 1953 第10屆 金球獎 最佳劇情類電影女主角 《蘭閨春怨》
  • 1953 第25 屆奧斯卡 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蘭閨春怨》

入圍紀錄

  • 1955 第8屆英國金像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 1954 第7屆英國金像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蘭閨春怨[3]

外部連結

最佳影片

《戏王之王》[4]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又名:《大马戏团》。故事描述一个在财政上出现问题的马戏团,为了让团员继续作一整季的表演,签下了有著名空中飞人圣巴斯蒂安加盟的演出。这使一心想成名的女演员哈莉大为不满。蒂安因一次危险动作发生意外,跌断手而断送了前途。同时一名十年前失手杀妻的医生以小丑身份在马戏团里表演,后因必须及时抢救布莱特,被警察发现。哈莉因此被感动,对布莱特重燃爱火,并负起整顿马戏团表演的工作……

剧情简介

杂技场的圆穹顶下,五光十色的聚光灯照出一位体态经盈的女郎她在空中荡秋千,一边做着惊险的动作,一边唱起"戏中之王",那么舒展、优美,全场响起喝采的掌声。这位女郎名叫波莉,是林格兄弟马戏团的台拄,原系歌手,后来成为特技明星。剧团经理布赖特暗中爱上了她。布赖特对待工作十分严格,为了招徕观众,他设计编排了许多精彩的杂技表演节目,融惊险与歌舞于一体,例如弹跳表演就伴以"跳吧,杰克"一歌。他还让男演员瑟巴斯蒂安跟波莉一起表演空中飞人,哪料两人日久产生了感情。这在一些演员们中间引起了不和,扮演丑角的伯顿斯从此不再卸妆;一位名叫安姬尔的女演员更是争风吃醋,原来她曾是瑟巴斯蒂安的倩人,现在波莉跟他形影不离,满肚子不高兴。后来又有一位女伶加入了这场多角恋爱。影片在妙趣横生地描写马戏团成员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同时,穿插了大量壮观的马戏杂技节目,而规模最大的一欢"演出"却是马戏团全班人马乘坐的专车跟一列火车相撞而覆没。

影片评价

史诗片大王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这部影片, 获得第2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电影故事两项大奖。面对电视界的蓬勃发展,饱受威胁的电影界选择了一部足以压倒电视气势的超级豪华大制作,同时也有照顾老前辈情绪的成分,因而忽视了《正午》等真正经典的作品。本片经常跻身"最不该获得奥斯卡"的名单。火车出轨的片断在当时令人大开眼界。

影片精彩片段

卓别林在影片中的精彩演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