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杯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1]本届颁奖典礼于1956年3月21日,在美国洛杉矶的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和美国纽约的NBC世纪剧院(NBC Century Theatre)两个地点同时进行。主持人分别是:杰瑞·刘易斯(Jerry Lewis);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 (纽约现场);约瑟夫·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 )(纽约现场)。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举办时间 1956年3月21日
最佳影片 《马蒂/君子好逑》
最佳导演 德尔波特 曼
地点: 美国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


8美国纽约,NBC世纪剧院(NBC Century Theatre)

主持人: 杰瑞·刘易斯(Jerry Lewis);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 (纽约现场)
  • 约瑟夫·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 )(纽约现场)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马蒂/君子好逑》
最佳男主角 欧内斯特·博格宁《马蒂/君子好逑》
最佳女主角 安娜·玛格纳尼《玫瑰梦/玫瑰纹身》
最佳男配角 杰克·莱蒙《舰上风云》
最佳女配角 乔·范·弗利特《天伦梦境》
最佳导演 德尔伯特·曼《马蒂/君子好逑》
最佳剧本 《马蒂/ 君子好逑》
最佳原创剧本 《西厢情断》
最佳原创故事 《爱我不要害我 / 琵琶怨》
最佳摄影(彩色) 《捉贼记》
最佳摄影(黑白) 《玫瑰梦 / 玫瑰纹身》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彩色) 《野宴》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玫瑰梦 / 玫瑰纹身》
最佳服装(黑白) 《伤心泪尽话当年》
最佳服装(彩色) 《爱情多么美好 / 生死恋》
最佳录音 《俄克拉何马州》
最佳电影剪辑 《野宴》
最佳特技效果 《独孤里桥之役》
最佳原创歌曲 "Love Is a Many-Spendored Thing"《爱情多么美好/生死恋》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俄克拉何马州》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爱情多么美好/ 生死恋》
最佳短片(二本) 《林肯的面容》
最佳短片(一本) 《生还的城市》
最佳动画短片 《飞毛腿冈萨雷斯》
最佳纪录短片 《征服北极的人》
最佳纪录长片 《海伦·凯勒》
荣誉奖 - 最佳外语片 授予1955年在美国上映的日本影片《宫本武藏》
  • 1955年9月30日,24岁的詹姆斯·迪恩不幸死于车祸。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去世以后被提名的演员。

提名名单

奖项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爱情多么美好/生死恋》、《舰上风云》、《野宴》、《玫瑰梦/玫瑰纹身》
最佳男主角 詹姆斯·卡格尼《爱我不要害我/琵琶怨》、詹姆斯·迪恩《天伦梦境》、法兰克·辛纳屈《金臂人》、史宾塞·屈塞《黑岩喋血记》
最佳女主角 苏姗·海华德《伤心泪尽话当年》、凯瑟琳·赫本《艳阳天/夏日时光》、詹妮弗·琼斯《爱情多么美好/生死恋》、埃琳诺·帕克《西厢情断》
最佳男配角 阿瑟·肯尼迪《冤狱》、乔·马特尔《马蒂/君子好逑》、萨尔·米涅奥《无因的反抗/养子不教谁之过》、阿瑟·奥康纳《野宴》
最佳女配角 贝琪·布莱尔《马蒂/君子好逑》、佩姬·李《忧郁的凯利》、玛莉莎·帕凡《玫瑰梦/玫瑰纹身》、娜塔利·伍德《无因的反抗/养子不教谁之过》
最佳导演 约翰·斯特奇斯《黑岩喋血记》、伊莱亚·卡赞《天伦梦境》、约书亚·洛根《野宴》、大卫·里恩《艳阳天/夏日时光》
最佳剧本 《黑岩喋血记》、《黑板森林/摇滚丛林》、《天伦梦境》、《爱我不要害我/琵琶怨》
最佳原创故事 《本森少校的私人战争》、《无因的反抗/养子不教谁之过》、《五条腿的羊》、《战略空军》
最佳原创剧本 《对比利·米切尔的军事审判》、《好天气/良辰美景》、《于洛先生的假期》、《七个小福伊》
最佳摄影(彩色) 《红男绿女》、《爱情多么美好/生死恋》、《名叫彼得的人》、《女王蜂》、《马蒂/君子好逑》、《伤心泪尽话当年》、《黑板森林/摇滚丛林》
最佳摄影(黑白) 《黑板森林/摇滚丛林》、《伤心泪尽话当年》、《马蒂/君子好逑》、《女王蜂》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黑板森林/摇滚丛林》、《伤心泪尽话当年》、《金臂人》、《马蒂/君子好逑》
最佳艺术指导/ 道具布景(彩色) 《红男绿女》、《爱情多么美好/生死恋》、《捉贼记》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 《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女王蜂》、《玫瑰梦/玫瑰纹身》、《雨月物语》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红男绿女》、《西厢情断》、《捉贼记》、《情后顽将》
最佳录音 《爱情多么美好/生死恋》、《爱我不要害我/琵琶怨》、《舰上风云》、《明月冰心一照杏林》
最佳电影剪辑 《黑板森林/摇滚丛林》、《独孤里桥之役》、《俄克拉何马州》、《玫瑰梦/玫瑰纹身》
最佳特技效果 《轰炸鲁尔水霸记、《印度之雨》
最佳原创歌曲 "I'll Never Stop Loving You"《爱我不要害我/琵琶怨》、"Something's Gotta Give"《长腿叔叔》、"(Love Is) The Tender Trap"《温柔陷阱》、"Unchained Melody"《牢狱枭雄》
最佳配乐(音乐类) 《长腿叔叔》、《红男绿女》、《好天气/良辰美景》、《爱我不要害我/琵琶怨》
最佳配乐(剧情类) 《战争的呼喊》、《金臂人》、《野宴》、《玫瑰梦/玫瑰纹身》
最佳真人短片(二本) 《葛底斯堡战役》、《第十二天》、《瑞士》、《24小时警报》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丰富的工具》、《第三大道》、《三个吻》
最佳动画短片 《意愿良好的男子》、《摇滚传奇》、《禁止狩猎》
最佳纪录短片 《葛底斯堡战役》、《林肯的面容》
最佳纪录长片 《伤心岭》

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

欧内斯特·博格宁[2](Ernest Borgnine,1917年1月24日-2012年7月8日),生于康沓狄格州哈姆登,美国著名演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70-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应该很熟悉他的电视剧《飞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欧内斯特·博格宁

外文名称: Ernest Borgnine

国籍: 美国

民族: 美利坚

出生地: 康沓狄格州哈姆登

出生日期: 1917年1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2年7月8日

职业: 演员

代表作品: 《飞狼》

主要成就: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1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 第1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个人经历

父母为意大利人,幼年时住在米兰,后返回康涅狄格州新哈芬读书。1935年参加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退伍,在哈特福德兰德尔戏剧艺术学校攻读表演。1946年至1950年,是弗吉尼亚巴特剧团中的一名成员,演了几部电视片之后,于1951年走上银幕,先后演出了《中国海盗》(1951)、《暴动》(1951)等片,因扮演恶棍而受到注意。接着博格宁获得了在影片《马蒂》(1955)中扮演独身屠夫马蒂这个角色的机会,他的演技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戛纳国际电影节授予他最佳男主角奖,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授予他最佳外国男主角奖,美国纽约电影评议家协会授予他最佳男主角奖,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授予他剧情片最佳男主角金球奖。全美电影评议会选他为1955年最有前途的男演员。他在根据1964年的同名电影改编的电视系列片《麦克黑尔的海军》中扮演主角――一个受人欢迎的英雄。而在我国"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部映出的美国影片《车队》(1978),博格宁也是主要演员之一。1955年他获得了在影片《君子好逑》中扮演屠夫马蒂的角色,他在此片中的表演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等多个奖项。随着这次的成功,他获得了许多不同角色的演出机会,是至80年代著名的硬汉巨星。

欧内斯特·博格宁是美国极负盛名的性格演员,影、视、剧三栖。从外表看,他是十足的丑男,似乎只配演坏人,但其实他的表演潜力很大。演好人也同样成功。 博格宁一九一七年一月二十四日生于康涅狄格州哈姆登。原名厄麦斯·埃弗隆·博格宁。其父母是意大利移民。小博格宁二至七岁是在米兰度过的,后来到美国上学。从一九三六年起,他在海军长期服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复员。由于对演员职业的爱好,他进入哈特福特市的兰达尔戏剧学校专修演技。后又去弗吉尼亚,加入当地一剧团。与此同时还在电视节目里演出。

一九五一年,这位剧、视两栖演员以其独特的外表和深厚的功底,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哥伦比亚公司和他签订了拍片合同。同年,以《海盗船》一片登上银幕。但他的那副相貌--过宽的脸膛、细小的眼睛以及一只只漏风牙,决定了早期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坏蛋,例如《永垂不朽》里那个虐待士兵的中士,等等。

然而,在《马蒂》(Marty)里,他撕下了凶险的丑相,让角色以憨厚善良的面貌出现:那个叫马蒂的中年男子举止多么文雅,以一片真心感动了一位温柔贤慧的女教师,两人终成眷属。博格宁因此角囊括了四个影帝称号:奥斯卡奖、纽约影评奖、全美评论协会以及金球奖的最佳男主角。

从那以后,这位奖主戏路拓广,几乎很少演坏蛋角色了。六十年代里;"他拍摄了一部很有名气的电视系列片《麦克哈尔的海军生涯》,这次他演的是英雄角色。

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获奖

获奖 ·第28届(1956)-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君子好逑 Marty (1955)

美国金球奖获奖

获奖 ·第13届(1956)-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君子好逑 Marty (1955) 提名 ·第65届(2008)-电视类-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圣诞老爷爷 A Grandpa for Christmas (2007)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获奖

获奖 ·第12届(1959)-奖-最佳男演员哀乐中年 The Rabbit Trap (1959)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获奖

获奖 ·第9届(1956)-电影奖-最佳外国男演员君子好逑 Marty (1955)

艾美奖提名

提名 ·第61届(2009)-剧情类剧集-剧情类剧集最佳客座男演员急诊室的故事 ER (1994) ·第32届(1980)-限定剧/电视电影类-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霍尔马克·霍尔名人堂电影 Hallmark Hall of Fame (1951) ·第15届(1963)-主要奖项-最佳男主角McHale's Navy (1962)

美国演员工会奖终身成就奖

最佳女主角

安娜·玛格纳尼[3]又名:安娜·麦兰妮(Anna Magnani,1908年3月7日-1973年9月26日),生于埃及,意大利早期女影星。

曾在罗马夜总会当歌女。后在影片《索伦托的盲女》(1934)中初露头角。1945年,在罗西里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扮影角色而一举成名。还在《圣维多利亚的秘密》(1968)中演一个意大利市长的妻子。《玫瑰纹身》是她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并因此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早期经历

安娜·麦兰妮,1908年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她在5岁时随家移居罗马,15岁作为少女舞蹈演员加入演剧学院剧团活动。

演艺经历

1934年初登影坛,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1年,在维托里奥·德·西卡导演的电影《梯丽莎的礼拜五》里扮演主角,她塑造了一个来自人民大众的妇女形像,这个人物的直爽、热情、真诚性格吸引了观众。同年她与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托托一起演出。

1945年,在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里饰演女主人公皮娜,获得很大成功。 1947年,主演《议员安吉莉娜》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女演员奖。

1948年,在《路上的幻想》里塑造了一个备受折磨的妇女的悲喜剧形像,安娜在扮演悲喜交织、情绪突变的角色时显示了她的表演才能;同年,她在罗西里尼的《爱情》里担任主角。

1951年,在卢齐诺·维斯康蒂的《小美人》中饰演了女主人公玛塔莲娜。

1953年,在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影片《金马车》里扮演的女主角也是她的重要成就。

50年代中叶,安娜·麦兰妮到好莱坞拍片。1955年主演《玫瑰纹身》,获得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 。1957年,在好莱坞主演《暴风》,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女演员奖。

其后她回到意大利,在导演卡美里尼的影片《列吉茨阿姊妹》里扮演女主角,塑造了一个仁慈的修女。

1958年,在《一个城市里的地狱》里扮演一个女囚犯。60年代,安娜·麦兰妮最重要的成就是在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影片《罗马妈妈》里饰演一个罗马妓女。这个妓女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想放弃她的职业,过体面的生活,但未获成功。她的精湛的演技揭示了这个女主人公的母爱和人性 。她在战后的意大利电影界中是一位代表人物,是一位具有卓越演技的红星。

1973年,她因患胰腺癌在罗马去世。她是个最善于体现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的女演员。她的表演既充满激情,又富于喜剧特色,既能够表现史诗般规模的气势,又善于细致入微地突出人物性格的特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