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等号 |
等号是数学名词。表示两数、两式或一数与一式相等的符号,用“=”表示。借指两件事物相同,称为“画等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等号
外文名; equal sign
基本意义
相等(equal)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等号表示相等的含义。等号(Sign of Equality)之出现与方程有关,数学于萌芽时期已有了方程的记载,因此亦有了表示相等关系的方法。
“=”表示两边的地位等都是一样的,例如 ,在这里边y 就是f(x) ,f(x)就是y .两边的地位是一样的。
最初形态
“方程”的概念早于中国古代已出现,但它是 以“列表”(算筹布列)的方法解之,并不需等号,而书写时则以汉字“等”或“等于”表示。阿默斯纸草书 中以“”表示相等;丢番图则以“”或间中以“”为等号;巴赫沙里残简中以相当于pha 的字母为等号;到了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表示相等;雷格蒙塔努斯则以水平 之破折号“──”为等号,如 表示x2+3x=30;帕乔利亦以破折号为等号,但 较长且记于数字之下,如表示
x2-y2=36。
首次使用
雷科德于1557年出版的《砺智石》一书中 ,首次采用现今通用之等号“=”,因此这符号亦称为雷科德符号(Recorde's sign)。不过,这符号之 推广很缓慢,其后的著名人物如开普勒、伽里略与费马等人常以文字或缩写语如aequals, aeqantar, ae, esgale 等表示相等;1637年,笛卡儿还以“=” 表示现代“±”号之意,而以“”为等号。直至十七世纪末期,以“=”为等号才被人们所接受 ,并渐得通用。
历史
“方程”的概念早于中国古代已出现,但它是以“列表”(算筹布列)的方法解之,并不需等号,而书写时则以汉字“等”或“等于”表示。阿默斯纸草书 中以“”表示相等;丢番图则以“”为等号;巴赫沙里残简中以相当于pha 的字母为等号;到了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表示相等;雷格蒙塔努斯则以水平之破折号“──”为等号,如 表示x2+3x=30为x2+3x------30,长且记于数字之下,x2-y2=36。
“=”是15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列科尔德引入的,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倡议把“=”作为等号。雷科德于1557年出版的《砺智石》一书中 ,首次采用现今通用之等号“=”,因此这符号亦称为雷科德符号(Recorde's sign)。不过,这符号之推广很缓慢,其后的著名人物如开普勒、加里略与费马等人常以文字或缩写语如aequals, aeqantar, ae, esgale 等表示相等;1637年,笛卡儿还以“=” 表示现代“±”号之意,而以“=”为等号。直至十七世纪末期,以“=”为等号才被人们所接受 ."="的来历是因一位数学家感到“没有其它东西比‘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更相等的了”所以向一家杂志介绍。杂志发表后,“=”便流行起来。
等号在生活以及数学中无处不用,可谓是普遍使用了[1]
参考文献
- ↑ 大于等于号怎样打出来 , 360问答 , 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