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答微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答微之》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答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先写了 友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将之题写在寺壁上,再写自己对友人作品的赞誉,从友人寄过来的作品里特地挑出部分将屏风写满,最后升华感情,写两人相知相遇,互相了解,实在是境遇太过相似。这首诗显浅易懂,语言形象,偏向白描,比较流畅自然,以景语作结,融情入景,余味无穷,耐人咀嚼,表达的感情沉郁。

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冬,江州。白居易与元稹多年未见,这期间,一个在通州,一个在江州,分处两地,却是一样的谪居生活和郁愤情怀。于是白居易从元稹寄给他的数百篇诗中挑出一百首,题写在屏风上,放在家中随时欣赏,见诗如见其人。白居易接元稹诗《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后,想到两人身居异地,可两心如此相同,真是人生难得之事。于是也写了一首七绝《答微之》。

原文编辑

《答微之》[1] 君写我诗盈寺壁,

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

两叶浮萍大海中。

词句注释

(1)、微之:元稹。

(2)、阆(làng)州西寺:即阆(làng)州开元寺。本句为序言,写自己在元稹的唱和作品中选取百首录于屏风以报元稹的题壁。

(3)、“君写”句:元稹经常将白居易的诗题在寺庙的墙壁上。他的《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云:“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白居易此诗题下自注:“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即指阆州开元寺。

(4)、“我题”句:白居易将元稹的诗题满在屏风上。作者此诗自注:“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又有《题诗屏风绝句序》说:“十二年冬,微之犹滞通州,予亦未离澄上,相去万里,不见三年,郁郁相念,多以吟咏自解。……由是援律句中短小丽绝者,题录合为一屏风,举目会心,参若其人在于前矣。”

(5)、两叶句:比喻作者与元稹的身世,像两叶浮萍在大海中漂泊。

白话译文

微之将我的诗题写在阆州西寺的墙壁上,我又在微之的诗中提取出100首题满在屏风上,放在家中随时欣赏,见诗如见人。

您将我的诗篇写满了开元寺的东壁,我将您的佳作题满了屏风。

你我真像茫茫大海中两叶微小的浮萍,能够相逢相知真是不易,所以才能身居异地,而两心如此相同。

鉴赏编辑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友谊甚笃,第一句写了白居易知道元稹将自己的诗歌题写在寺庙的墙壁上,而接着第二句则写自己从元稹寄给他的数百篇诗中挑出一百首,题写在屏风上,放在家中随时欣赏,见诗如见其人。前2句记事,第三句第四句转折写两人因触许权贵,一同遭贬,现在二人如大海中的两叶浮萍,一起漂泊浮沉。何时何地,彼此才能相会呢?仕途的失意,谪居生活的郁愤,都在那满寺壁、满屏风的诗里。只有从那里,彼此才能找到理解、同情和慰勉。正是这同样遭遇、同样情怀,使他们俩总是心心相通,想到一处,做到一处。

这是一首“用常得奇”的抒情小诗。首句、次句纯为叙事,平平道来,却别有风致。首句以“君”字发端,次句着“我”字起首:“君写”,“我题”;“君写我诗”,“我题君句”;“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诗人和挚友所采取的行动、行动的各体以及行动的结果,都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这首诗文字浅白,诗意盎然且通俗易懂,诗中作者感叹人生,情绪比较消沉。但其中又可以看到两人在从事文学创作中互相交流、学习的深挚友谊。

由此可见,白居易和元稹,始以诗交,终以诗诀,顺利时则用诗相互告诫,失意时则用诗相互勉励,各居一地时则寄诗相互安慰,住一处则吟诗相互娱悦。这不仅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而且更体现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磁的精神。正是这种谦恭好学、互切诗艺的美德,才是他们成就学业、积极进取的车轮。

古诗文鉴赏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3]

视频

白居易的奋斗史-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上)

参考资料

  1. 《答微之》 诗词文句网
  2.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8-01-17
  3. 白居易简介 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