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答衍师见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答衍师见赠

作品名称:答衍师见赠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高启

答衍师见赠,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1]

正文

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

欲陈兴坏端,往应乞言诏。

乾纲会中颓,四海起攘剽。

仰头望天扃,氛祲匿羲曜。

蕃邦日寻兵,𫄸玉罢朝𫖯。

木颠岂绳维,长往遂沦耀。

披缁别家人,欲挽首屡掉。

超哉休远徒,高躅愿追绍。

初来北城刹,驻锡问宗要。

相逢共宵哦,篝火树间照。

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我或劝之冠,不答但长笑。

留连忽中离,名山赴佳召。

颇知此行乐,夙志酬历眺。

吴峰戴襆登,楚水投文吊。

江秋雨鸣濑,海曙霞发峤。

灵奇务穷搜,不惮蹑遐徼。

东归始安禅,幽谷斩蓬藋。

坐敷云中衾,薜屋一涧缭。

前年逐戎旃,野出事田獠。

是时阴飙作,山黑卷狂烧。

不畏猛虎过,车宿傍枫庙。

闻师隔烟岭,无寐听猿叫。

晨兴雪满壑,衣湿寒木燎。

空林断樵踪,兀兀见来轿。

相邀至岩扉,山竹穿叫条。

深房煮山药,干叶焰风铫。

顿释行旅颜,瓢绿欣饮釂。

促还不能淹,喧寂叹殊调。

迩来竟何成,三十匪年少。

恨无关弧力,结束从嫖姚。

闲坊借书披,危坐似持钓。

行忧釜见夺,谒恐冠遭溺。

逢人戒谈时,涩缩刀在鞘。

军鼙五月急,市闭无贱粜。

壮气渐欲磨,妻孥困缠绕。

堂筵宾履疏,暑夕行熠耀。

师来赠长句,有誉无鄙诮。

组章眩芬涘,金奏聆要眇。

据梧起豪诵,心疢浑可疗。

回顾平生吟,真咽蚯蚓窍。

上天宰玄化,乱治方叵料。

性命如穷鳞,倘或脱罾枿。

卜居计已决,不待龟灼燋。

过湖就稻蟹,静处容不肖。

安能效群女,倚恃斗妍妙。

泳风或鸣桡,耕月还荷。

师当重见寻,东皋一舒啸。[2]

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