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

作品名称: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王令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是北宋诗人王令的作品之一。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1]

正文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一鎛问耒

金坚虽不磨,木曲亦已揉。 幸蒙主人用,反要主随後。 适从慵耕儿,虽功不见取。 良田常无收,何塞不耕咎。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三耒问鎛

一畦失之荒,尔力亦可耨。 天下方漫芜,尔功亦何有。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四鎛问耒

天下方漫芜,顾我适有庸。 使其已除涤,我将何以功。 我岂大无效,自是用我慵。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 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孽。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六斧问耒

大樗吾犹伐,小樗何畏孽。 吾缺犹俟磨,尔折将奈何。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水车问龙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 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八龙答水车

神龙谢子车,子能未足多。 上润虽已然,下竭将奈何。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九水车谢龙

水车谢神龙,下竭固无奈。 旱则我为用,尔龙尚何谓。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谢龙水车

神龙谢水车,吾语尔来前。 尔虽用於人,我亦用於天。 在物固不同,於用岂殊然。 水下高田乾,尔能俯水取。 假人不尔用,尔受田责否。 吾身虽为龙,动亦天所主。 天犹不有命,我安事为雨。[2]

作者生平

王令七八岁时进书塾读书。他常是白天与众学童一起嬉戏,晚上回家独自读书,有时通宵达旦而不眠。少年时代的王令,好助人,气盛放纵,对他人不义行为好当面指责而无所顾忌,众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十六岁的王令跟随叔祖父的长子越石来到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次年,王令即离开寄居十年的叔祖父而另立门户,接回了寡居而难以生存的姐姐及外甥。从此,王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与姐姐相依为命、孤贫流浪的家塾聚学生活。经济上失去了对叔祖父的依赖,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年仅十七岁的王令身上。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只身到山阳县某家塾当先生。第二年,又应邀去天长县一束姓的人家家塾聚学。在这里,王令一共度过了五个春秋。束氏,是王令一生中相交最深的知己之一,他给了孤苦的王令经济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安慰。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二十一岁的王令不顾众人的劝说,决然放弃了进取功名的机会。在这以后几年间,王令从未参加科举考试。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经高邮,王令投书并赠《南山之田》一诗与王安石以求见,开始了他与王安石的交往。王安石长王令十一岁,在这之前,早与王乙父子相熟,王令也早已敬佩他的人品和文章,王令曾在《与束伯仁手书》中云:“自扬雄以来,盖未有临川之学也。”王安石也十分看重王令的为人与才学。在回信中他赞王令“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学为君子而方不已”。从此,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成莫逆之交。经王安石的举荐,当时许多有声誉的文人学者开始与王令投赠唱和,王令的诗文得以传抄流通。

十八岁时在王安石的关心与努力下他终于娶亲成家。次年妻子有孕,这给王令孤寂贫困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安慰与甜蜜。然而,此时他的脚气病越来越剧。疾病迫使他卧床难起,“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与王介甫书》)。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仅二十八岁的王令便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而去。[3]

主要作品

著作有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