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筲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筲箕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筲箕,汉族民间用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重庆方言南方无敌手,很多南北方言在重庆融合;所以重庆方言也有筲箕,吴语方言:淘米~~。

基本内容

中文名:筲箕

拼 音:shāo jī

外文名:bamboo basket rice-washing

简介

筲箕 shāo jī [bamboo basket rice-washing]解释

广东话客家话潮家话四川话,以及江南地区无锡土话也称“筲子”、“筛子”,《 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

用细竹篾丝编织的圆形浅浅竹筐,用来盛米淘米,上面有许多细条小槽。

汉典解释为: 筲从“竹”,“一种盛饭用的竹筐”,也用于淘米或盛米,如筲箕, 筲箩(盛饭的竹箩),筲袋(竹制盛器)。斗(dǒu)筲(指容量小的盛器,喻才短量浅);做“水桶”解时,水筲,一筲水。 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

在乡村有用筲箕过滤煮过的半生(熟)的米饭,以便得到浓绸的米汤,再用竹箴(zhen)子蒸过滤后的米饭。

苏州人家,几乎家家都备有“饭筲箕”。这是一种用竹丝编制的篮子,形状圆鼓鼓,比普通竹篮要紧密些,上面还有一只同样材料的盖子。这种饭筲箕,在夏天特别派用场。因为其透气性好,又有遮灰的盖子,所以苏州人家在屋檐下阴凉通风的地方,都会荡空悬挂那么一两只。 乐山人也叫筲箕

用法

宁波有句老话:“饭篮筲箕吊起。”就是说丢了工作,没有饭可吃了。

1960s和1970s前,宁波家庭主妇一手拎一篮菜,腰间夹一筲箕米上河埠头,将筲箕往河里一浸,右手往筲箕中心一搅拌,河里便漾开白沫沫的米泔水,引得埠头边游弋的小鱼“呼啦呼啦”地来抢吃;接着双手紧捏住筲箕的两边,往上抖动掀米,一掀一“嚓”声,那“嚓嚓”声分外温馨,意味着家里的筲箕没有吊起。

2013年7月16日香港 泛民议员趁 中联办主任 张晓明到 立法会午宴,群起赠请愿信和物品表达意见。有人不满特首候选人要有筛选,向张晓明赠送筲箕,但张晓明则称普选叫“筛子”,广东话叫筲箕,是“祖先智慧发明”,可以挑出“优良品种”。如果没有“筛子”,就难从大堆稻谷中,容易地挑出优良品种,或将败滓过滤,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筛子”功能。要设计出具“香港特色”的普选制度,要各界包括立法会议员发挥聪明才智和集思广益,进行再创造。

筲箕背:形容人弯腰 跎背。

皮筲箕:武汉、孝感等地方言,假设的、用皮革制作的筲箕,比喻滴水不漏的吝啬人。[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