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筲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筲箕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筲箕,漢族民間用來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重慶方言南方無敵手,很多南北方言在重慶融合;所以重慶方言也有筲箕,吳語方言:淘米~~。

基本內容

中文名:筲箕

拼 音:shāo jī

外文名:bamboo basket rice-washing

簡介

筲箕 shāo jī [bamboo basket rice-washing]解釋

廣東話客家話潮家話四川話,以及江南地區無錫土話也稱「筲子」、「篩子」,《 留青日札》:俗名竹飯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

用細竹篾絲編織的圓形淺淺竹筐,用來盛米淘米,上面有許多細條小槽。

漢典解釋為: 筲從「竹」,「一種盛飯用的竹筐」,也用於淘米或盛米,如筲箕, 筲籮(盛飯的竹籮),筲袋(竹製盛器)。斗(dǒu)筲(指容量小的盛器,喻才短量淺);做「水桶」解時,水筲,一筲水。 箕: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製成的揚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

在鄉村有用筲箕過濾煮過的半生(熟)的米飯,以便得到濃綢的米湯,再用竹箴(zhen)子蒸過濾後的米飯。

蘇州人家,幾乎家家都備有「飯筲箕」。這是一種用竹絲編制的籃子,形狀圓鼓鼓,比普通竹籃要緊密些,上面還有一隻同樣材料的蓋子。這種飯筲箕,在夏天特別派用場。因為其透氣性好,又有遮灰的蓋子,所以蘇州人家在屋檐下陰涼通風的地方,都會盪空懸掛那麼一兩隻。 樂山人也叫筲箕

用法

寧波有句老話:「飯籃筲箕吊起。」就是說丟了工作,沒有飯可吃了。

1960s和1970s前,寧波家庭主婦一手拎一籃菜,腰間夾一筲箕米上河埠頭,將筲箕往河裡一浸,右手往筲箕中心一攪拌,河裡便漾開白沫沫的米泔水,引得埠頭邊游弋的小魚「呼啦呼啦」地來搶吃;接着雙手緊捏住筲箕的兩邊,往上抖動掀米,一掀一「嚓」聲,那「嚓嚓」聲分外溫馨,意味着家裡的筲箕沒有吊起。

2013年7月16日香港 泛民議員趁 中聯辦主任 張曉明到 立法會午宴,群起贈請願信和物品表達意見。有人不滿特首候選人要有篩選,向張曉明贈送筲箕,但張曉明則稱普選叫「篩子」,廣東話叫筲箕,是「祖先智慧發明」,可以挑出「優良品種」。如果沒有「篩子」,就難從大堆稻穀中,容易地挑出優良品種,或將敗滓過濾,因此不能簡單地否定「篩子」功能。要設計出具「香港特色」的普選制度,要各界包括立法會議員發揮聰明才智和集思廣益,進行再創造。

筲箕背:形容人彎腰 跎背。

皮筲箕:武漢、孝感等地方言,假設的、用皮革製作的筲箕,比喻滴水不漏的吝嗇人。[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