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米格-25俄语: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5、英语:Mikoyan-Gurevich MiG-25,北约代号:“狐蝠”(Foxbat) ),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截击机,由米高扬设计局负责开发,高尔基“鹰”飞机制造厂(GAZ-21厂)生产,空速可达3.2马赫。米格-25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1]

目录

背景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火箭技术进步使弹道导弹大批装备,苏联出现了要导弹不要飞机的浪潮。赫鲁晓夫作为导弹派的鼎力支持者,使苏联航空飞机的研发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当时正在研发的XB-70战神侍婢式轰炸机与SR-71黑鸟侦察机[2](这两种美制军机的最高速度都超过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对苏联的国土防空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于压力,米高扬设计局于1958年主动展开高空高速截击机的研究,苏航空工业部长杰明捷夫主动支持。1961年米格-25的原型机E-155正式研制,1964年侦察原型机E-155R-1和截击原型机E-155P-1于3月和9月上天,作为米高扬设计局创建25周年的一份献礼。

研发

米格-25的预研工作在1958年和1959年进行(米高扬设计局的型号副总设计师列·格·申格拉娅)。

1960年,用米格-21改装的发动机试飞验证机E-150,对米格-25的动力装置R-15-300后燃器涡喷发动机开始试飞。次年4月第二架验证机E-152上天。随后装生产型发动机R-15B-300的第3架验证机E-152M试飞。

1961年3月10日,米高扬签署研制米格-25原型机E-155的指令。

1962年侦察机全尺寸样机审定委员会开审定会。

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1出厂,1964年3月6日,苏联著名试飞员费多托夫首次驾机升空。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机(截击型)E-155P-1开始试飞。随后第三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3也参加试飞。三架原型机各装两台R-15B-300发动机,并在1965~1977年间,以E-266代号创造过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

视频

米格-25 相关视频

SR-71,航天飞机,米格-25,盘点世界上飞的最快的五款飞机
米格25如何飞出3.2马赫神速的?把发动机烧掉,用不锈钢降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