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小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米》是苏童90年代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写了一个人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通过火车流徙到城市,最后又如何通过火车回归故里,五十年异乡飘泊是这个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于归乡途中又是整个故事的高潮

民以食为天,苏童的一部《米》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随着食欲的满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整部长篇充满着可阅读的快感,且不乏深层的寓意。有评论家称之为“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寓言”,又有称之为一部精致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米雕”。总之,《米》是苏童为数不多的长篇中最值得重视的一部小说。

苏童《米*序言》:<<米>>是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1990年冬天写到1991年春天。朋友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远离作者本人的故事。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通过火车流徙到城市,最后又如何通过火车回归故里,五十年异乡飘泊是这个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于归乡途中又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现实,这种反映可以是把现实复制出来, 也可以一种超越的方式表现出来.可我们读《米》却无法分清它是怎样的一种现实。它不会是作者所能实实触及到的现实,苏童却把从未经历过的事写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虽然苏童一直强调说:"写《米》是为了解开少年期特有的叛逆、喊叫和寻死觅活的情结,说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当时内心的需要。自己要颠覆的东西也很多,被认定的人性、道德,还有人物、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故事进展等方面。写这部小说对自己而言就像一次极限体验,也像蜘蛛织网一样自然而然的流泄。”作者的自我解读是想说明他的小说世界是建造在内心基础之上虚构,但若说是虚构的现实,又那么真实的撞击着我们的感觉。文本虽然给我们建构的一个历史的空间,但它的时间似乎是缺失的。用朱栋霖的话说:是脱离那个意识形态本真的历史,就是“历史”的一种崩溃和颓败状态。 首先觉得它不同于以前所读的小说的地方,是里面没有所谓正面人物。小说的主人翁五龙,织云是沉沦和堕落的象征,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变态的,都是人生的失败者。 文本里出现一个”枫扬树故乡“,似乎只有这个地方是五龙怀念的地方,是一片存在着真善美的地方,是五龙的故乡抑或是人性的故乡。后来,看了苏童大量的作品,才知道“枫扬树故乡”和"香椿树街“是苏童建构的两个历史空间,是一个世界的两侧,一侧是乡村一侧是城市。在这两个世界中,苏童给我们虚构的故事次第上演。 <<米>>是苏童拆解陈旧的历史文本,进行重新的拼合,以实现原有意义的解构。 《米》中所有意象传达出来的都是丑陋和罪恶。五龙的沦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枫扬树故乡忍饥挨饿的日子,在逃离故乡的路上,在被阿保踩在脚下让他叫爸爸的时候,还是在冯老板店里被压迫的时候?谁能说清楚呢! 逃离枫扬树故乡,五龙是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忍受别人施加的种种侮辱,是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对所有人的疯狂报复也是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五龙所有行为,都是想要生存下去,生存的更好。对此,他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在混乱丑恶的世界中,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想要生存下去,别人自然要有所取,可是五龙给的起吗? 人性的恶在小说中暴露无疑,苏童似乎又把它极力夸张了。某个年代加诸在作者身上的特殊印记,作者特定年龄所有的心里叛逆,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为了让我们侧目吗! 《米》中的女主人翁--织云和绮云,同样脱离不了恶的命运。不同的性格,却同样被扭曲,以不同的方式沉沦着! 姐姐织云,美丽,大胆,堕落。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可以为了一件皮裘出卖肉体,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被六爷玩弄后,又不甘寂寞与阿保通奸,被五龙撞见,在仇恨和嫉妒中告诉了六爷。织云的命运改变了,五龙的命运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都改变了,但这种改变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宿命。当织云惨死在大火中时,似乎一切都结束了,殊不知,一切才刚刚开始,新一轮的命运转轮启动了。 妹妹绮云,禁欲,古板,暴躁。她憎恶丑恶肮脏的世界,憎恶身边所有的人。可以说她最有希望成为正义的化身,可是苏童不这样去安排,绮云的性格依然是变态扭曲的。她憎恶污浊,却不同情善良。她把姐姐看成魔鬼的化身,从一开始就厌恶五龙。他嗅到了姐姐和五龙身上的罪恶和强烈的复仇气息。她了解五龙的阴鸷,从父亲收留五龙开始,她就想尽一切办法赶走五龙。可是从内心深处,她对五龙却是充满深深的恐惧。然而她最终和五龙结合,几乎生活了一辈子,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世界在一种混乱的秩序下一如既往的存在,虽然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爱情等等人类的所有情感,甚至连一点温情都没有,有的只是欲望和仇恨. 有时候觉得对织云的同情要比绮云多的多。 五龙的人性被一步步扭曲,一辈子都在争取生存和复仇中度过。那苏童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心理学方面讲,五龙的性格是因着他种种的遭际而变态的。人性中存在的真善美在他的内心寻不到半点了。特别是读到五龙性变态的描写,把人的原始欲望推入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欲望是万恶之缘。 ”米“是书名,也是作品的重要意象。五龙对米的痴狂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五龙对米有近似于宗教般的狂热的崇拜,他认为米是世界上最干净最圣洁的东西.他喜欢诅嚼生米,喜欢赤身裸体的躺在米堆里。他最大的愿望,也可以说活着的终极意义,就是把很多很多米拉到他的”枫扬树故乡”。这可能和他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有关,但除了他自己,别人永远无法理解。 在毁灭别人和自我毁灭之后,五龙似乎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金钱,权利,女人以及很多很多大米。当五龙拖着溃烂的身体,带着整整一火车大米启程回”枫扬树故乡“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躺在米堆里,五龙的神思飞越自己的一生。最后的梦,是乡亲们看到那些大米后,狂欢的场面。似乎一个人一生的轮回到此完全结束了,五龙完成了他的宿命,苏童完成了他所虚构的故事的高潮,而他的儿子,却在等着他死去,撬下他满口的金牙`````` 总之《米》是五龙的一场梦,也是万恶的旧社会的一场罪恶的梦!很不错的小说,值得看一看!

作者简介

苏童,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2015年8月16日,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底,苏童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 1987年,苏童与中学同学魏红结婚。这一年苏童的短篇小说《桑园留念》发表在《北京文学》第二期,这篇小说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该年苏童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叙述语言,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苏童的小说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同年,苏童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后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导演,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内容预览

傍晚时分,从北方驶来的运煤火车摇摇晃晃地停靠在老货站。五龙在佯睡中感到了火车的颤动和反坐力,哐当一声巨响,身下的煤块也随之发出坍陷的声音。五龙从煤堆上爬起来,货站月台上的白炽灯刺得他睁不开眼睛,有许多人在铁道周围跑来跑去的,蒸汽和暮色融合在一起,货站的景色显得影影绰绰,有的静止,有的却在飘动。 现在该跳下去了。五龙抓过了他的被包卷,拍了拍上面的煤粉和灰尘,小心地把它扔到路基上,然后他弯下腰从车上跳了下去,五龙觉得他的身体像一捆干草般的轻盈无力,他的双脚就这样茫然地落在异乡异地,他甚至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风从旷野上吹来,夹杂着油烟昧的晚风已经变得很冷,五龙打着寒噤拾起他的被包卷,他最后看了看身边的铁路:它在暮色中无穷无尽地向前延伸,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