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粉 中藥名。為由水銀、硝石、白礬或由水銀和硝酸煉製而成的紅色氧化汞。具有拔毒提膿,祛腐生肌,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癰疽疔瘡,梅毒下疳,癭瘤瘰癧,一切惡瘡肉暗紫黑,瘡口堅硬,腐肉不去,竇道瘺管,膿水淋漓,久不收口,以及濕瘡,疥癬。 [1]
目錄
功效作用
功能
拔毒提膿,祛腐生肌,燥濕殺蟲。
主治
癰疽疔瘡,梅毒下疳,癭瘤瘰癧,一切惡瘡肉暗紫黑,瘡口堅硬,腐肉不去,竇道瘺管,膿水淋漓,久不收口,以及濕瘡,疥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極細末,單用,或與其他藥配成散劑,或製成藥捻插入瘡口。
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不可內服。外用亦不宜大量持久使用。口眼附近及乳頭臍中等部位不宜用。瘡面過大時亦不宜用,以防中毒。撒於瘡面,須薄勻,否則引起疼痛。
化學成分
主要含氧化汞(HgO),另含硝酸汞[Hg(NO3)2]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紅粉濃度6×10-5在體外對常見化膿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其殺菌效力比石炭酸大100倍以上。但由於紅粉的配伍及煉製方法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藥物成分、殺菌力和療效上也有差別。
2、促進創口癒合:術後切口感染,創面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拭乾淨,撒上一層薄薄的紅粉,以滅菌敷料覆蓋。待膿液減少,肉芽新生時,改用生理鹽水紗條。與單純使用利凡諾紗條的手術切口感染病例作比較,創口提前癒合,療效有顯著差異。 毒理作用
紅粉混懸液小鼠灌胃LD50為120.98±1.71mg/kg,屬中等毒性藥物。另有報告小鼠灌服氧化汞的LD50為22mg/kg,大鼠為18mg/kg。粗製氧化汞對人的致死量為1-1.5g,氧化汞人致死量為0.1-0.7g。
相關論述
[3] 1《外科大成》:「治一切頑瘡,及楊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毒。」
2《張氏醫通》:「治梅瘡結毒。」
3《吳氏醫方匯編》:「治一切陽症腐爛太甚者。」
4《瘍醫大全》:「提膿長肉。」
5《沈氏經驗方》:「治癰疽爛肉未清,膿水未淨。」
6《瘍科心得集》:「治一切瘡瘍潰後,拔毒去腐,生新長肉,瘡口堅硬,肉暗紫色。」
7《集成良方三百種》:治癰疽疔毒潰後。」
臨床應用
1 拔毒祛膿脫腐:淨紅升二兩,煅石膏四兩,雄黃二錢(水飛),桃丹二錢。上為細末,研至無聲。放膏藥上貼之。(《內外驗方秘傳》九轉丹)
2 治下疳腐爛:升丹三分,橄欖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極細末。麻油調敷,或干摻。(《藥蘞啟秘》)
3 治疥癬濕疹頑癢:三仙丹1g,硫黃15g,蛇床子10g,白芷6g,樟腦1.5g。共研末塗擦。(《礦物藥淺說》)
附註
紅色氧化汞亦有天然產出的礦石,稱橙紅石Montroydite,廣西有產,但很少見,也未見有藥用報道。
加工炮製採收加工
1、傳統法:原料為水銀、硝石、白礬各60g。先將硝石、白礬研細拌勻,置鐵鍋中,用文火加熱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結。然後將水銀灑於表面,用瓷碗覆蓋鍋上,碗與鍋交接處用桑皮紙條封固,四周用黃泥密封至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數粒。重新用火加熱,先用文火,後用武火,至白米變成黃色時,再用文火繼續煉至米變焦色。去火,放冷,除去封泥,將碗取下。碗內周圍的紅色升華物為「紅升」(紅粉),碗中央的黃色升華物為「黃升」鍋底剩下的塊狀為「升藥底」。
2、合成法:原料為水銀500g,硝酸650-700g。先將硝酸倒入耐酸容器內,再加水銀,靜置。待其反應至無棕紅色煙霧出後,倒入不鏽鋼盤內。砂浴加熱(溫度控制在100℃以下,使其分解),約1-2h即得紅色氧化汞。
炮製方法
原品入藥。用時置乳缽內,加水少許,飛至極細,曬乾,碾細。
保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遮光,密閉,專庫保存。遇強光及高熱則變黑色,成劇毒品。
藥材鑑別
取本品0.5g,加水10ml,攪勻,緩緩滴加適量的鹽酸溶解,溶液顯汞鹽(通則0301)的鑑別反應。
藥材性狀
本品為片狀或粉狀結晶;橙紅色。片狀的一面光滑,略具光澤;另一面較粗糙,似附一層粉末,無光澤。粉末橙色。體重,質硬脆,片狀者易折斷,斷面粗糙,常散有稀疏小細孔。無臭。遇光顏色逐漸變深。以片狀、色橙紅、有光澤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