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米-24(北約代號「雌鹿[1]」)是由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於1972年開始生產,主要定位為對地攻擊和運載少量兵員用途的大型直升機,最初由蘇聯空軍開始使用,現已成功外銷30多國。
北約命名規則把外銷版的米-25和米-35直升機分別命名為雌鹿D與雌鹿E,蘇聯飛行員則暱稱為「飛行戰車」或「Krokodil(鱷魚)」(因為其外型輪廓和迷彩紋路與鱷魚相似)。
開發沿革
1960年代早期,蘇聯設計師米哈伊爾·米爾看出明顯的戰場趨勢,步兵將藉助飛行載具而有更高的戰場機動性。而該種載具除了運輸外還能提供火力支援。
這種概念的第一種體現是1966年Mil首席設計師在空軍工厂部門的329號實驗機,最初的V-24是由其他專案改進而來,V-22則從未起飛過,V-24的布局和結構很類似美軍的UH-1直升機,尤其是中間的乘員艙部分。可以讓八名兵員背對背乘坐,而中後端機身有兩翼用來掛六具武器,還有一對GSh-23L機槍在起落架前。
Mil公司申請蘇聯軍全面採用這種新概念直升機,也有許多軍中戰略專家支持,但是有一批年長的軍頭反對,他們認為資源要花在強化傳統武器比較有用。Mil最終說服了國防部長的第一接班人安德烈·格列奇科將軍,派遣一批專家評估該計劃,最初專家的意見分歧,但是最後贊成派占上風,戰場支援直升機專案頒布成案了。
Mil工程師準備了兩種基本設計,7噸單引擎設計和10.5噸雙引擎設計,都使用1,700馬力TV3-177A渦輪引擎,之後三具完整機身模型和五具座艙模型被提交使駕駛員和武器官能夠實際坐入提供微調意見。
雖然Kamov設計局認為他們的Ka-25陸軍版攻擊直升機是另一較便宜的選擇,最初也被考慮過,但不久後大家都偏愛Mil的雙引擎版模型,許多軍方堅持的設計被納入,如23mm機炮被換成旋轉炮塔型的重機槍,當時開發中的9K114 Shturm反戰車導彈也納入裝備。
1968年5月6日指令頒布正式開發雙引擎版構型[2]。工作一直到Mikhail Leont'yevich Mil於1970年過世時還在進行中,1968年8月進入細節設計(計劃代號Yellow 24)全比例樣品機於1969年2月完成提交,9月15日栓在鐵鏈上試飛,四天後第一次自由飛行,第二批十架的試驗機接着被生產出來。1970年6月開始18個月的連續測試,改良重點在結構強度和金屬疲勞、減震問題,機翼傾斜12度以上時如果時速超過200km機頭會翻轉也是一大問題。
問題改良後的第一版量產版Mi-24A雌鹿在1970年正式投產。1972年官方承認納入作戰序列。
米-24生產裝備數量巨大,據統計蘇聯阿爾謝涅夫和羅斯托夫的兩家直升機工廠已生產了2300多架各種型別的米-24直升機。現約有120架仍在俄羅斯和周邊國家服役,各軍區都編有直升機中隊。單價約為550萬美元。其出口型還出口到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亞、尼加拉瓜、越南、也門等國家,參與了兩伊戰爭等多次局部戰爭。
特性
雌鹿改良自Mil Mi-8直升機,兩具機頂渦輪引擎、五葉主旋翼、三葉尾旋翼構型,引擎設計使該機有獨特的雙前進氣口,第一版是有角度的溫室型座艙罩,D型機開始是前後式的雙座氣泡座艙罩,其他機身元件來自Mil Mi-14直升機,武器掛在兩翼下,可以執行混合任務:反戰車、空中支援、空戰、運兵。
機身重裝甲和鈦質旋翼可以直接抵檔12.7 mm口徑武器的射擊,前兩機艙都有加壓可防生化武器,起落架採用輪式伸縮。Mi-24是兼具攻擊與運輸的直升機,任何北約國家都沒有此類機種。唯一能比較的是UH-1直升機,該機有部分概念是運輸兼攻擊,也在越南用於投入兵力和部分攻擊任務,但不能在一次飛行中同時做這兩種任務,因為要換裝一些零件才能改裝成運輸或攻擊用機(攻擊時成員艙要挪作油箱和彈藥艙);但雌鹿可以直接進行兩種功能,這有戰略上的顯著差異。也幫蘇聯在1980至1989年阿富汗戰爭中立下許多大戰功。
視頻
米-24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排名第九武裝直升機:米-24「雌鹿」也是賣的最多的 ,搜狐,2019-05-02
- ↑ 為什麼《使命召喚7》里有很多穿越武器?,知乎,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