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8直升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8直升機(Ми-8)是由蘇聯米爾飛機公司研製的雙引擎中型直升機,該機於1967年進入蘇聯空軍服役,除了擔任運輸任務以外,該機還能夠加裝武器進行火力支援。

米-8除了基本型號外,還有三種衍生型:與蘇聯本身使用的米-8M相近的外銷版稱為米-17,海軍版稱為米-14,陸軍使用的為米-24攻擊直升機[1],米-24攻擊直升機為改變最大的版本。

從1961年開始生產到2009年,米-8的產量超過1萬2千架,外銷超過80個國家,成為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直升機。

發展沿革

在此機設計之時,世界直升機已經由一代直升機向二代直升機發展,世界各國直升機製造公司紛紛用渦軸發動機替換活塞式發動機,由鋼木混合或全金屬槳葉替換木質槳葉,使槳葉壽命提高到12000飛行小時。槳葉翼型為非對稱,槳葉簡單尖削與後掠,旋翼效能有所提高,達到0.6,旋翼升阻比達3.7。機體結構為全金屬薄壁結構,空重與總重之比降低到0.5附近,已採用減震的吸能起落架和減震座椅。機體外形已開始考慮流線化設計,以減小氣動阻力。直升機座艙開始採用縱列式布局,使機身變窄。性能明顯改善,最大航速達200-250千米/小時,振動水平降到0.15克左右,噪聲水平為100分貝,乘坐舒適性能有所改善。這時的代表直升機有美國的S-61,UH-1,法國的SA321[2],蘇聯的米-6

1958年,蘇聯政府通過了研製裝有單渦軸發動機的V-8(俄文稱B-8)直升機的決定。同年,米里設計局制定出V-8直升機的設計方案並獲得了蘇聯空軍的支持,此後開始全面設計。1960年5月,蘇聯政府又作出在研製單發V-8直升機的同時,還要研製雙發的V-8A(俄文稱B-8A)的決定。

最初的單發V-8原型機的機身與主要零部件在蘇聯第23廠生產,然後在第329廠總裝。1961年夏,第一架V-8原型機完成了總裝,與同年6月24日首飛,並在同年12月開始進行國家級試驗。第二架該原型機只是作為地面試驗機,沒有進行試飛。北約情報部門發現該機後,給起綽號為Hip-A。1962年9月17日,裝有4槳葉旋翼系統的雙發V-8A直升機試飛。1964年以後,V-8A直升機開始換裝5片槳葉的旋翼系統,並於1965年8月2日開始進行試飛。北約給V-8A的綽號為Hip-B,正式投產的V-8A直升機正式改稱為米-8。 歷史

使用國

1958年,蘇聯米爾設計局開始在米-4直升機的基礎上設計V-8,1961年6月24日,V-8(北約代號河馬-A)實現了首飛,1962年8月2日,裝有2個發動機的V-8A(北約代號河馬-B)進行了首飛,並成為後來量產的米-8的原型。1965年,喀山直升機廠開始批量生產V-8A,這種直升機主要用於人員運輸。

1968年,可裝載2個或4個16管57毫米火箭發射巢或是2000公斤重的航空炸彈的米-8TV進入蘇聯武裝力量服役,1973年,米爾設計局又成功的設計出了米-8TV的改進型,北約稱為河馬-E。米-8TV的改進型可以裝載6個32管57毫米火箭發射器,2000公斤的航空炸彈和4枚9M17P反坦克導彈

1971年,米爾設計局開始對第一代米-8進行改進,1975年,米爾設計局將改進完成的米-8命名為米-8MT(北約稱之為河馬-H),並在當年的8月17日進行了首飛,1971年,米里設計局將米-8MT稱為米-17

視頻

米-8直升機 相關視頻

米-8 直升機招牌動作
米-8直升機低空飛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