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丝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粉丝文化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粉丝文化

外文名称: fans culture

粉丝文化是依附于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粉丝文化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 [1]

界定

粉丝文化目前还处于活跃的动态发展状态中,不断有新现象出现,因此很难给以明确的定义。 粉丝是围绕相关的粉都(粉丝崇拜的对象、客体)并通过有组织的传播行为参与粉都客体的建构和群体标签的建构来满足心理需求的个人和群体的总称。以深描说为方法论,对粉丝可作相应的界定:粉丝是围绕相关的粉都(粉丝崇拜的对象、客体)并通过有组织的传播行为参与粉都客体的建构和群体标签的建构来满足心理需求的个人和群体的总称。以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为理论支点和考察视点,可以发现粉丝文化具有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视觉文化等文化特征。对粉丝文化形态的认识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文化形态,粉丝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文化形态。

形成

什么是"粉丝"?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平凡人,他们爱偶像胜过爱亲人、爱自己,他们为了心中喜爱的明星而疯狂,花费金钱、精力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这些人统称"粉丝"(英文fans音译名)。粉丝又是什么?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对偶像的"一往情深"和不计成本的付出。现在的粉丝,多是有工作,生于70~80年代的孩子们,他们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成为当今社会粉丝的主体。2005年的超女之后,粉丝从追星族中脱胎换骨,遍布天下。让这个源于英文fans的词汇有了深广的社会含义,成为社会学家不得不去正视的庞大族群。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丝文化"。粉丝文化不仅可用于流行文化,也常常被人引用于需要高度理性的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粉丝文化的诞生,与理性相背离,开始了对偶像、对社会和历史的改造。

表现

在粉丝时代,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广为传播和日益盛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文化,而绝非只是简单的追星和崇拜,正是具有了这种文化基础和精神,粉丝现象才被社会大众接受并迅速蔓延。总结来看,粉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粉丝群体的团队精神。

他们为了自己喜爱对象的成功,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从陌生人迅速成为同一个群体,拥有同一个信念,为了同一个目标,紧密的团结在一起,那就是为了把自己喜爱的对象推选为最闪耀的明星。

其次是粉丝们那种喜欢就勇敢表达出来并鲜明支持的率真精神。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对象,但是之前的追星族很多都把这份爱藏在心中,默默的喜欢,而当前的粉丝,喜爱一个人(事、物),却是极勇敢得表达出来,并站出来鲜明支持,不藏着,不掖着,完全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感情。

第三是粉丝积极主动、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之前很多的追星族,大多停留在单纯的喜欢上,最多是购买与明星有关的物品。而真正的粉丝,却是为了自己喜爱对象的成功,积极主动,甘于付出,除了喜欢,还有不懈的行动。这种奉献和付出,不只是表现在感情上,还有金钱和时间精力上。正是因为这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很多选秀明星才会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而粉丝自己也在这种奉献和付出中成长和成熟。

第四是粉丝与喜爱对象患难与共的忠诚精神。

这种精神尤其表现在选秀明星的粉丝身上,他们喜欢选秀明星时,对方还只是和自己一样的平民,他们与喜爱的对象患难与共、一起成长和成功,尤其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不离不弃,即使对方没有成为最闪耀的明星,但是依然坚定地喜欢她(他、它),支持她(他、它)。

第五是粉丝面对压力和困难敢于挑战和奋争的"PK精神"。

相对于选秀选手的"PK",粉丝之间的"PK"不"PK"不只是表现在粉丝对明星的喜爱上,还表现出一种面对压力和困难敢于挑战和奋争的"PK精神",正是具有这种"PK""精神才可以让粉丝与喜爱明星一起成长和成熟。

正是因为具有以上五种精神所蕴含的粉文化,才造就了当前选秀活动模式的巨大成功,更是借机推选出一个又一个的"草根明星"。当然,在现阶段,粉文化由于刚刚初具雏形,所以还有待于日益完善和成熟。但是以上五种精神,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理念,希望每一位粉丝,不只是把这种精神单纯用在自己喜爱明星的身上,在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中,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上,也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相信自己一定也会和自己喜爱的明星一样,成为一颗同样成功的闪耀之星。其实,这种精神,在任何人身上也同样适用。

负面效应

粉丝们崇拜偶像时,只崇拜偶像的名誉和地位,不崇拜偶像的真正实力。其不知,在所有明星成功的光环后面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刻苦,他们不去崇拜人家吃了多少苦和成功,只崇拜明星身上耀眼的光环。如:一些五音不全,甚至不识简谱更不用说是五线谱的粉丝们,对心目中宇春、靓颖的歌却是首首能唱,倒也是非常了的;一些连基本体育知识都没有的粉丝们,对心目中的刘翔、晶晶的穿衣带帽倒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现在对偶像的崇拜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样的崇拜有点像文革时期,千万红卫兵聚集到北京天安门,梦寐以求只图一睹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一样疯狂。彼时也疯狂,此时也疯狂,只不过是疯狂者追求的对象不同罢了。

没有信仰、敬畏和内在的道德自律,崇拜就会被引向歧途。因此就有了花几千元买一张门票;卖血买票;抢别人的手机投短信票;为了能够见到偶像一面,在外流浪一个星期;飞到长沙看超女。直至此前中国"追星"史上最负悲剧性色彩的事件--杨丽娟父亲之死的发生…… 这些丧失理智的行为,令人心悸、扼腕、议论、叹息……著名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朱大可说:"政治崇拜是意识形态煽动的结果,文化崇拜是知识崇拜的延续,而娱乐崇拜是市场策划和操纵的结果。"

粉丝,其乐无穷;当粉丝,可以释放内心的郁闷;当粉丝,有了人生的楷模和追求目标。但是切记,喜欢他的歌、作品和喜欢他的人要区别开来;做他的歌迷和做他的追随者要区别开来。正像一位名人指出的那样:倒脏水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但是,也不要喜欢孩子连脏水都喝了。星可以追,但自己也不能不活。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生活都是自己的,没有任何必要为别人去寻死觅活。

粉丝现象发轫于青少年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求,并基于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而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粉丝在媒介景观中的纵情表演,粉丝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商业资本主宰的语境中,粉丝文化被迅速卷入了文化与经济合谋的陷阱,成了消费主义狂欢的一种噱头。值得思索的是,当消费主义的魔杖把粉丝们点化为追逐时尚符号的消费者时,偶像的神话会不会显得暗淡无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