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粉彩青瓷转足碗

HFQ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30日 (一) 17:52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粉彩青瓷转足碗
图片来自国立故宫博物院

粉彩青瓷转足碗清朝乾隆年间(西元1743年)的官窑作品,现存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与转心瓶[1] 为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可转动、把玩、赏析。

目录

粉彩青瓷转足碗

历史

此器于清高宗8年(西元1743年),即乾隆八年间所制造。而在当时档案记载,当时在任于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于乾隆八年进呈的瓷器中,即包含一件“冬青有座转旋靶碗”。以品名的描述对照现存的粉彩青瓷转足碗,有人则认为上述两件作品其实是同一物[2]

形制

高10.5公分,口径18.8公分,足径7.9公分。碗为侈口(即开口沿外倾)、深壁,底接台座,座底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2]。主要可以分为“青瓷碗”与“粉彩莲花台座”,上下两个部份。

上层 青瓷碗

碗的内、外分别施以粉青色烧制,使碗呈现出淡青色。碗壁雕拱出各朝代常见的鱼藻纹,绘有游鱼与浮萍,使其转动时如游鱼戏于池塘之中,寓意富贵有馀。

下层 粉彩莲花台座

底座施黄釉,釉面以褐、红、绿、蓝等釉,再描绘莲瓣纹、如意云纹及锦花,图案加金边,使之产生有如同金属器般的质感(如同珐琅[2]。因莲花象征离污生净,所以能衬托上层较淡色的青瓷碗,寓意其如君子般的高贵、纯洁。

原理

因粉彩青瓷转足碗的碗与座皆为各自成形、烧造的,所以需要再卡榫相接才成为成品-转足碗。

当中融合运用到两种传统技法,使到上下层能够相接成形,它们分别为“玲珑”与“交泰”[3]

  • 玲珑:一种雕镂穿透的技法(雕刻的技法),使到瓷器有穿透的位置可接合。
  • 交泰:一种组合技法,达至上下层“相连但不相黏”,使之能灵活转动。

参考文献

  1. 转心瓶——连乾隆都嫌太贵身价几亿的国宝,每日头条,2018-08-09
  2. 2.0 2.1 2.2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数位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3. 《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廖宝秀2008/09。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