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粗嚎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粗嚎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学名:Begonia crassirostrisIrmsch.)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膨大,呈不规则块状,茎直立微弯曲,高可达1.5米,叶互生,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齿尖有短芒,上面褐绿色,下面淡绿色,掌状条脉,叶柄近无毛;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花白色,腋生,二歧聚伞状,花梗无毛;苞片膜质,披针形,花被片外轮长方形,花丝离生,花药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近基部合生,蒴果下垂,果梗轮廓近球形,种子小极多数,光滑淡褐色,4-5月开花,7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东南部和南部,江西也有记录。生于山谷水旁密林中阴处,河边阴处湿地、山坡阴处疏林中、山谷溪旁灌丛中和山谷水沟边。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温热病下血,消肿止痛,咽喉肿毒,疮肿疥癣,蛇咬伤。[1]

[]

主要价值

全草治疗半边风《桂药编》。【壮药】棵算鸾英,山边林,大叶半边莲:全草治疗肝大,肝硬化,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跌打肿痛,蛇头疮头疮,痈疮肿毒《桂药编》。

全草(肉半边莲):酸、涩,凉。解毒,消肿止痛。

近种区别

该种除以子房3室,又以叶边之齿极疏而浅以及蒴果顶端具粗厚之长喙,而区别于无翅秋海棠和角果秋海棠。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球茎膨大,呈不规则块状,直径可达2.5厘米,有残存褐色的鳞片和多数粗壮纤维状根。茎高0.9-1.5米,直立,细弱,微弯曲,多节,有棱,褐色。

叶互生,具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5-17厘米,宽3.4-7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极偏斜,呈微心形,窄侧宽楔形至微心形,宽侧向下延长1.5-5厘米,宽2.5-5.8厘米,呈宽圆耳锤状,边缘有大小不等极疏的带突头之浅齿,齿尖有短芒,幼时明显,上面褐绿色,无毛或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近无毛,掌状7(-8)条脉,窄侧2 (-3)条,宽侧4条,均达叶缘,中部以上呈羽状脉;叶柄长2.5-4.7厘米,近无毛;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长6-8毫米,先端渐尖,无毛,早落。

花白色,2-4朵,腋生,二歧聚伞状,一次分枝长1.2-1.5厘米,二次分枝长约3毫米;花梗长8-12毫米,近无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渐尖,无毛,早落;雄花:花被片4,外轮2枚呈长方形,长约8.5毫米,宽约5-6毫米,先端平,内轮2枚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4.5毫米,先端平;雄蕊多数,花丝离生,长1-1.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8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被片4,和雄花被片相似;子房近球形,顶端具长约3毫米之粗喙,3室,中轴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花柱3,近基部合生,柱头呈螺旋状扭曲,并带刺状乳突。

蒴果下垂,果梗长约12毫米;轮廓近球形,直径约17-18毫米,无毛。顶端具粗厚长喙,无翅,无棱;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水旁密林中阴处,河边阴处湿地、山坡阴处疏林中、山谷溪旁灌丛中和山谷水沟边。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适合生长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东南部和南部,江西也有记录。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思茅。

参考文献